中国篮协,曾经那个在姚明时代为了国家队利益寸土不让的“铁腕”机构,如今似乎变了。放李月汝去WNBA打拼,允杨瀚森去NBA夏季联赛感受篮球最高殿堂的氛围,这在以前简直难以想象。要知道,曾经的姚明,可是为了国家队比赛疲于奔命,职业生涯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这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姚明带伤出战的场景,当时的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哪敢轻易缺席任何一场比赛?
想想看,如果当时的篮协能像现在这样,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姚明少打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赛,或许他的职业生涯巅峰期还能更长一些,咱们也能享受更长时间的“小巨人”表演。当然,这只是假设,历史无法重来。但从李月汝和杨瀚森的例子来看,篮协确实是在改变。这次女篮亚洲杯,虽然中国女篮最终输给了日本队,丢掉了冠军,但你能说李月汝的缺席是主要原因吗?恐怕未必。毕竟,即使李月汝在,面对强大的澳大利亚队,中国女篮也未必能稳操胜券。与其让她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来回奔波,影响在WNBA的发展,不如放手让她去更广阔的天地里历练。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杨瀚森。NBA夏季联赛,那可是多少年轻球员梦寐以求的舞台!能去那里感受一下NBA的强度和氛围,对杨瀚森的成长绝对大有裨益。与其让他在亚洲杯上“虐菜”,不如让他去见识一下真正的“高手过招”。说不定,经过这次夏训,杨瀚森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成为中国男篮的顶梁柱。
不过,篮协的这种转变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平衡球员个人发展与国家队成绩,始终是个难题。支持球员“走出去”固然重要,但国家队的比赛也不能忽视。毕竟,国家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对中国篮球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篮协需要更加灵活地制定策略,根据不同球员的情况和比赛的重要性,做出更合理的安排。
那么,中国篮协的这种转变,究竟是好是坏?是目光长远,还是顾此失彼?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中国篮球正在尝试新的发展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未来,中国篮球能否涌现出更多像姚明一样的世界级球星?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