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某公司HR:上午面试完了,下午给候选人发offer,晚上就被拒了,原因是部门负责人的朋友圈全是凌晨下班的小作文……

在某职场社区又看到个很真实的帖子,某HR吐槽:

上午面试完了,下午给候选人发offer,晚上就被拒了,原因是部门负责人的朋友圈全是凌晨下班的小作文。。。

先给这个候选人点个大大的赞,这种自我感动的人当领导,必定会要求下面的人效仿。

而这种连加班都被拿出来写小作文发朋友圈,要是看到这种情况还去想证明什么,只能说是自己找虐。

朋友圈加班秀,到底在秀什么

深夜在朋友圈发"又是一个奋斗的夜晚"配个空荡荡的办公室,这种操作我们都见过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这些管理者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表演性加班"?

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很复杂:既有向上管理的需要,也有自我价值确认的焦虑,还有在同事间刷存在感的冲动,何乐而不为?

简单来说就是:我加班,故我在。

但要命的是,这种行为还会形成恶性循环,领导发了,下属也得跟着发,最后整个团队都在朋友圈里"卷"起来了。表面上看是敬业,实际上是集体性的焦虑表达。

从"奋斗逼"到"摆烂王"的心路历程

这几年职场文化的变化确实挺魔幻的。

从前几年年的"丧文化"到近两年的"躺平",再到现在的"反内卷",年轻人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我不要过劳死,我要有自己的生活。

这几年时不时爆出猝死的新闻,或多或少都与加班有关。而且猝死年轻化趋势明显,很多人还没到30就因为工作压力搞垮了身体。

面对这样的现实,有实力的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了。宁可拒绝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offer,也不愿意掉进“996”的坑里。

朋友圈?企业文化?

那个被拒的部门领导可能觉得很委屈:我这么努力工作,怎么还成了招聘的障碍?

但他没意识到的是,在社交媒体时代,管理者的个人形象就是企业品牌的一部分。你在朋友圈里秀什么,传达的就是你们公司的价值观。

天天发加班内容,传达的信息就是:来我们这里准备007吧。这对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求职者来说,简直是劝退神器。

而且现在的求职者不光看你发什么,还看你什么时候发,用什么语调,配什么图。

这些细节都在说话:这个企业是真的有活力,还是在搞形式主义?

职场双向选择

以前是企业挑员工,现在是相互挑选。特别是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证明自己值得被选择。

现在有能力的求职者心态很明确:我来上班是为了实现价值,不是来受罪的。

如果你的企业文化让我感觉不舒服,那我就换一家。反正机会多的很。

这种变化其实挺健康的。

它倒逼企业去思考: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怎么在效率和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写在最后

那个因为朋友圈被拒的offer,看起来是个偶然事件,实际上是必然趋势。

新一代求职者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好工作"的标准,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管理者们也该反思一下:你的朋友圈到底在传达什么信息?你是在展示敬业精神,还是在暴露管理问题?

时代变了,那些还在用"奋斗"包装"剥削"的套路,真的该更新一下了。

毕竟,这届打工人真的不好"骗"。

#教育金秋创作工坊#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