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财政部第三批国补资金690亿已下达!国补预计8月恢复继续领取!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结束

这政策是定向爆破还是普惠红包?

某头部空调企业的高管在饭局上没忍住,丢下这句话,旋即一桌人哄笑,但语气里透着几分真心几分酸楚。

饭局里坐的,多是华南家电圈的老面孔,话题绕不开最近热议的国补新政。

690亿的第三批资金刚刚下达,行业群里一片补贴饥荒的段子别说空调库存了,连仓库里的老鼠都补光了。

但话锋一转,就有人冷笑,抢光?

明明是卡着不发,补贴系统的钱,怎么比链条上的账周转还慢?

这话扎到了不少人的痛点。

一场政策红利,表面上看是消费者端的狂欢,背地里却是生产端和渠道端的绞杀战。

事情的起点,是7月底一则公告财政部批复1380亿国补资金,分两批投放,并明确将政策执行期拉长至2025年底。

按说,这是一颗定心丸,但对不少厂商而言,这反倒像是定时炸弹。

这轮补贴的节奏是断续的,资金拨付的逻辑很像‘精准滴灌’,但问题是,中间的水管漏得厉害。

一位华北地区的家电渠道商这样吐槽。

据他透露,第三批690亿到账后,地方财政和企业报销端的对账问题频频卡壳。

钱到了省里,但市里没动,市里说系统调试没过,结果消费者发现补贴是没的,直接退单。

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这种时间差意味着批量资金无法及时回笼,你的账还得自己兜着,工厂还得开工,库存垒得比人还高。

当然,库存高企并不是唯一的烦心事。

一个业内段子形容得很直白你以为是卖货,实际是拼券系统。

京东、天猫成了流量入口的香饽饽,但这场数字化补贴却暴露了更多问题。

部分用户反馈,领券入口时开时关,甚至需要跳转到云闪付实名认证,这一操作让不少人劝退。

更要命的是,群里流传的截图显示,一些热门品类的补贴金额被羊毛党精准套利。

券先抢了,货却没买。

某头部企业的内部群聊里,这类现象成了热议话题。

资金消耗的速度也让企业和渠道商不安。

6月底,前两批的720亿已经烧了60%以上,7月底再来690亿,感觉就是在拔钉子补墙。

有人在群里这样评价。

而这种阶段性缺血还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为了抢在资金断档前锁定订单,厂商不得不通过预售和高促销补贴的方式提前透支市场需求。

按某券商的测算,7月的补贴叠加大促活动中,部分头部品牌的毛利率可能被再度压缩至个位数。

你卖得越多,亏得越厉害。

但讲问题容易,谁也不敢否认政策带来的实打实的增量。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宗家电品类销售数据确实在补贴推动下强劲反弹。

某机构的调研数据甚至显示,一线品牌6月销售额增长超过20%,三四线品牌则在渠道端被进一步挤压。

这也让行业里的另一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政策红利按理说是普惠的,但实际的分配却难免偏向头部企业。

一位供应链头部厂商的业务经理直言,补贴名单里重点突出的一级能效产品,对小厂是直接釜底抽薪。

你连二级能效库存都没卖完,怎么能烧钱去做一级呢?

而头部品牌依靠资金和渠道优势,反而通过补贴加速了市场份额的集中化。

在这场政策导向下的竞争中,有人捡漏,也有人跑路。

有些小厂干脆就不玩了,政策烧到2025年,他们连今年年底的账都撑不过去。

某地方渠道商这样评价。

而手握补贴入口的电商平台,则在这场游戏中悄然收割了更多流量。

京东和天猫的补贴会场成了必争之地,甚至有企业私下抱怨,我们是在补贴消费者,还是在养平台?

至于消费者端,局面并不比企业端单纯。

补贴抢得了是惊喜,抢不到时就成了怨气。

部分地区迟迟未能上线补贴系统,用户涌入社交平台抱怨抢券失败,甚至有人怀疑补贴额度早已内定分配。

政策的初衷是刺激需求,结果差点变成了‘反向劝退’。

但真正的问题可能还没浮到台面上。

1380亿够吗?

下一步的资金筹措方案在哪?

政策退出后的需求怎么补?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层的人这样发问。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等到10月的第四批资金拨付时才能见分晓。

有人说,国补是一场精准的救市行动,也有人说,这是一场豪赌。

赌的是政策能否跑赢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赌的是企业还能支撑多久。

在群聊里,有人发了一句调侃等到我们打完这场仗,可能真的不剩几家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