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宋天明刚把辞职信塞进经理办公室门缝,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和供电公司有任何瓜葛了,28年的坚守,12次升职被拒,他终于狠下心来告别这个让他爱恨交织的地方。
刚坐下喝口水,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
妻子刘慧珍从卧室走出来,疑惑地看着他:"这么晚了,会是谁?"
宋天明透过猫眼一看,整个人愣住了。站在门外的竟然是从来没有踏进过他家门一步的电力公司经理钱志华,而且神情焦急,不停地左右张望。
这个在白天刚刚第12次拒绝了他升职申请的男人,在他递交辞职信的当晚突然出现在家门口,到底想要干什么...
01
"宋天明,你的升职申请我们研究过了。"钱志华坐在办公室的真皮椅子上,手指敲击着桌面,"技术能力确实没话说,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宋天明脸上扫过,"情商这块还是有些欠缺啊。"
宋天明站在办公桌前,双手紧握成拳。
这已经是第12次了,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理由,同样的结果。
"钱经理,我想问一下,什么叫情商欠缺?"宋天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是我技术不行,还是工作不认真?"
钱志华皱了皱眉头:"老宋啊,你看你现在这个态度,就是情商不够的表现。咱们单位讲究的是团队协调,你总是直来直去,不懂得灵活处理人际关系。"
"我直来直去有什么错?"宋天明的声音提高了几度,"上次设备检修,小张他们把参数调错了,我指出来就是不给面子?工作就是工作,为什么要掺杂那么多人情世故?"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钱志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小张确实操作有误,但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让人家下不来台。这种事情私下提醒一下不就行了?"
宋天明感到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
28年了,他从22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0岁的中年大叔,从来没有因为技术问题被批评过,但每次升职都因为所谓的"情商"被拒绝。
"那李建华呢?"宋天明压低声音问道,"他工作才5年,技术水平你也清楚,凭什么能当副班长?"
钱志华不耐烦地摆摆手:"人家李建华懂得协调关系,工作氛围搞得好。你呢?除了埋头干活,什么时候主动和同事搞好关系了?什么时候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了?"
"汇报思想?"宋天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以为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演戏的。"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钱志华。他猛地站起身来,指着宋天明:"就是这种态度!这就是你情商低的表现!在单位里,难道只有技术重要吗?难道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不重要吗?"
宋天明沉默了。他想起了这28年来的种种经历,想起了无数个深夜独自值班的孤独时光,想起了每次设备故障时自己挺身而出的身影,想起了家里越来越紧张的经济状况...
"好吧,我知道了。"宋天明转身准备离开。
"老宋,你别这样。"钱志华的语气缓和了一些,"我这也是为你好。你技术确实不错,但是要想在这个单位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和人打交道。这样吧,你再考虑考虑,下次有机会我们再..."
"不用了。"宋天明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决,"我已经想清楚了。"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宋天明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脱,同时也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那种痛不是因为升职被拒绝,而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地方已经不再被需要了。
02
1995年7月15日,22岁的宋天明第一次走进西城变电站。
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眼神清澈,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憧憬。变电站的老师傅李德高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这个工作不容易,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责任。"
宋天明用力点头:"李师傅,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那时候的变电站设备还比较落后,很多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宋天明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各种知识,白天跟着师傅学习设备操作,晚上自己翻阅技术资料到深夜。
第一个冬天,变电站供暖设备出了故障,宋天明主动申请值夜班。零下15度的天气里,他裹着军大衣在控制室里坚守了整整一个月。每隔两小时巡检一次设备,确保城市的电力供应不受影响。
"这孩子是个好苗子。"李德高跟站长这样评价宋天明,"技术学得快,责任心强,就是性子太直,不太会说话。"
站长笑着说:"会说话有什么用?咱们这行要的是真本事。"
那时候,站长的话让宋天明觉得很有道理。他更加专注于技术学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1998年夏天,一场暴雨导致变电站主变压器出现异常。
当时的值班人员都束手无策,情况越来越严重,随时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
宋天明连夜赶到现场,在暴雨中仔细检查设备。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但他顾不上这些,一点一点排查故障原因。
"是绝缘子闪络!"凌晨4点,宋天明大声喊道。
他迅速制定了处理方案,经过6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恢复了正常供电。整个过程中,宋天明的衣服从里到外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没有抱怨一句。
这件事让宋天明在单位里小有名气。同事们都说他是"技术尖子",领导也对他另眼相看。宋天明以为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升职指日可待。
但是,他错了。
2000年,第一次升职机会来临。宋天明满怀期待地递交了申请,结果却败给了一个技术水平明显不如他的同事。
"为什么?"宋天明找到当时的站长询问原因。
站长有些为难地说:"小宋啊,你的技术确实没话说,但是...人际关系这块还需要加强。你看小王,平时和大家相处得多好,工作氛围也搞得不错。"
那是宋天明第一次听到"人际关系"这个词。他不明白,为什么在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岗位上,人际关系会比技术能力更重要。
从那以后,宋天明开始留意身边的同事是怎么和领导打交道的。他发现,那些能够升职的人,确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会说话,会办事,会来事。
2003年春节前夕,宋天明看到小王拎着两瓶好酒去了站长家。过完年,小王就被提拔为班长。
宋天明也想学着去送礼,但是每次都在楼下徘徊很久,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上楼。他觉得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技术和努力。
"我靠技术吃饭,为什么要去巴结别人?"这是宋天明当时的想法。
但现实一次次地告诉他,在这个单位里,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03
2010年的一个下午,变电站召开季度安全工作会议。宋天明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会议。
当时的副站长刘明正在汇报上个月的设备检修情况:"经过我们认真检查,所有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发现任何隐患。"
宋天明听了皱起眉头。就在三天前,他在例行巡检时发现2号变压器的冷却系统有异常声响,虽然还没有影响正常运行,但确实存在隐患。他当时就向刘明汇报了这个情况,但对方只是随口说了句"知道了",并没有当回事。
"刘站长,我有个问题。"宋天明举手发言。
刘明有些不悦地看了他一眼:"什么问题?"
"2号变压器的冷却系统三天前检查时发现有异常声响,这个应该算是隐患吧?"宋天明直接说道。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宋天明身上,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刘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宋师傅,那点小声响根本不影响运行,你这样在会议上提出来,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宋天明站了起来,"设备安全哪有小事?万一这个异常声响是轴承磨损的早期征象,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什么后果,你想过吗?"
"你什么意思?"刘明也站了起来,声音提高了几度,"你是在质疑我的专业判断吗?"
"我不是质疑你,我是在陈述事实。"宋天明毫不退让,"作为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对发现的每一个异常情况负责。"
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了。其他同事都低着头,不敢说话。站长钱志华咳嗽了一声:"好了,这个问题我们会后再讨论。现在继续开会。"
散会后,同事小李悄悄走到宋天明身边:"老宋,你刚才说得太冲了。刘站长脸都绿了。"
"说得冲?"宋天明不解地看着小李,"我说的不是事实吗?"
小李叹了口气:"话是这个理,但你这样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领导下不来台,人家能高兴吗?就算要说,私下说不行吗?"
宋天明沉默了。他想起了钱志华经常说的那句话:"情商不够。"
也许这就是他们说的情商吧。明明是对的事情,明明是为了工作安全,却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对而得罪了人。
但是,他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在工作场合还要考虑这么多人情世故?为什么正确的事情不能直接说出来?
果然,第二天宋天明就接到了通知,让他写一份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检讨书。
那天晚上,宋天明在家里坐了很久,最终还是写了那份检讨书。他写道:"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足,今后会注意说话方式,尊重领导,团结同事。"
但是写完之后,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憋屈。他觉得自己背叛了什么,虽然不知道背叛的是什么。
2015年,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在一次设备改造方案讨论会上,宋天明直接指出了设计方案中的技术缺陷,当场让设计单位的工程师下不来台。
事后,钱志华把他叫到办公室:"老宋,你的技术没问题,但是说话方式真的需要改进。你知道那个工程师是什么背景吗?他是市里某位领导的亲戚。你这样直接否定他的方案,让我们很被动。"
"那又怎么样?"宋天明有些激动,"难道因为他是领导亲戚,我们就要用有缺陷的方案吗?万一出了事故,谁来负责?"
钱志华摆摆手:"事故不一定会发生,但是得罪人是肯定的。你这样下去,在单位里会越来越难混的。"
从那以后,宋天明在会议上越来越少发言。即使发现问题,他也只是在会后私下向相关人员提出。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他在单位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他开始怀疑自己:也许真的是我错了?也许在这个社会里,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
04
"妈,医院又催交费了。"妻子刘慧珍拿着手机,语气有些焦急。
宋天明正在厨房里煮面条,听到这话手顿了一下。老母亲因为脑梗住院已经一个多月了,各种治疗费用已经花了将近8万块钱。
"还需要多少?"宋天明问道。
"医生说至少还要两万。"刘慧珍叹了口气,"咱们的积蓄已经快用完了。"
宋天明关了火,走到客厅坐下。他们家的经济状况这几年一直不太好。
妻子原来在纺织厂上班,五年前工厂倒闭后就一直没有找到稳定工作,只能做些零工维持生活。
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在外地找了份工作,但工资不高,还要准备结婚买房,根本帮不上忙。
全家的经济重担都压在宋天明一个人身上。
以他现在值班员的工资,每个月到手也就4500块钱,除了日常开销,基本没有多少结余。
"要是能升职就好了。"刘慧珍自言自语道,"班长的工资至少能多一千多。"
宋天明听了心里一阵刺痛。如果不是因为所谓的"情商低",以他的资历和技术水平,现在应该至少是副站长了。副站长的工资比值班员要高出近3000块钱,这个差距对于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要不你跟钱经理送点礼?"刘慧珍试探性地问道。
宋天明摇摇头:"送什么礼?送多少合适?我们家又没有那个经济条件。"
"借点也行啊。小王去年升班长之前,我听说给领导送了五千块钱的购物卡。"
"五千块钱?"宋天明苦笑道,"那等于我一个月的工资。我拿什么送?"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在他们单位,送礼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但是对于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的宋天明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曾经算过一笔账:要想像其他人那样"打点"各种关系,至少需要准备两万块钱。
这包括给直接领导的礼品、请相关同事吃饭、逢年过节的红包等等。
但是对于月薪4500的宋天明来说,两万块钱相当于不吃不喝存4个多月的工资。
更让他纠结的是,即使咬牙送了礼,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升职。万一钱花了,升职还是没戏,那就真的雪上加霜了。
"算了,还是别想这些了。"宋天明站起身来,"我再去想想别的办法。"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除了升职加薪,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第二天上班,宋天明路过办公楼时,看到小李正从钱志华的办公室出来,手里还拎着个精美的包装盒。
"新买的茶叶?"宋天明随口问道。
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领导爱喝茶,买点孝敬一下。"
宋天明知道,小李最近正在争取一个培训名额。参加那个培训回来后,基本就能确定升职了。
看着小李远去的背影,宋天明心里五味杂陈。他不是不明白这些潜规则,只是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在告诉他:我不应该这样做。
但是现实却一次次地提醒他:不这样做,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当天下午,宋天明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爸,我和小雯看中了一套房子,首付需要60万。"儿子的声音有些兴奋,"你和妈能凑多少?"
宋天明握着电话的手在颤抖。60万,对于他们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儿子,这个...我们需要再想想办法。"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爸,我知道家里困难。但是小雯家里催得紧,说如果买不起房就...就分手。"
挂了电话,宋天明一个人在变电站的控制室里坐了很久。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在他眼前闪烁,但他的心里却是一片黑暗。
他想起了28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豪情壮志,想起了无数个夜晚独自值班的坚守,想起了每次设备故障时的挺身而出。这些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重新来过,他还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
05
"老宋,你过来一下。"
食堂里,宋天明端着饭盒刚找到位置坐下,就听到有人叫他。转头一看,是新来的小赵。
小赵才工作两年,但因为能说会道,很快就和各级领导搞好了关系。前两个月刚刚被提拔为技术员,工资比宋天明这个老值班员还要高。
"什么事?"宋天明走了过去。
"是这样的,下午那个设备调试,我有点搞不清楚参数设置。你技术好,能不能帮我看看?"小赵一脸谦虚的样子。
宋天明点点头:"行,下午我过去看看。"
"谢谢老宋!"小赵拍拍他的肩膀,"回头请你喝酒。"
旁边几个同事听了都笑起来。有人开玩笑说:"小赵,你现在可是技术员了,让值班员帮你干活,合适吗?"
小赵哈哈一笑:"老宋是我师傅嘛,师傅教徒弟,天经地义。"
宋天明心里很不是滋味。小赵确实跟他学过一段时间,但真要论技术水平,十个小赵也比不上一个宋天明。可是现在,这个"徒弟"却成了他的上级。
下午,宋天明如约来到设备现场。小赵正在那里忙活,但明显是在瞎忙。几个关键参数都设置错了,如果这样运行下去,设备很可能会出故障。
"参数设置有问题。"宋天明直接指出。
小赵有些尴尬:"哪里有问题?"
宋天明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并且重新设置了参数。整个过程用了近两个小时,本来是小赵的工作,最后全都是宋天明在做。
"老宋,你真是太厉害了!"小赵连连称赞,"要不是你,我今天肯定要出糗了。"
宋天明没有说话,心里却在想:如果我这么厉害,为什么升职的是你而不是我?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单位里的年轻人技术不过关的时候,总是找宋天明帮忙。而宋天明也从来不拒绝,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但是到了评优评先、升职加薪的时候,获得好处的却总是别人。
"老宋就是个老好人,谁找他帮忙他都不拒绝。"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但宋天明知道,在这个单位里,"老好人"往往意味着"老实人",而"老实人"往往意味着"好欺负"。
2018年,单位里新来了一个大学生,叫张磊。这个小伙子刚毕业,对什么都不懂,但是胆子很大,也很会来事。
第一次见面,张磊就主动来找宋天明:"宋师傅,我是新来的,以后请您多多指教。"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盒茶叶:"这是我家乡的特产,您尝尝。"
宋天明有些意外。他在这个单位工作了20多年,还从来没有新人主动给他送过礼物。
"这个...不太好吧。"宋天明有些不知所措。
"没事的,就是家乡特产,不值什么钱。"张磊笑着说,"您是单位的技术权威,我要是不孝敬您,怎么能学到真本事呢?"
"技术权威?"宋天明苦笑道,"你别听他们瞎说。我就是个普通的值班员。"
"那不一样。"张磊认真地说,"大家都说您的技术是整个单位最好的。我来之前,好几个人都跟我说,要想在这个单位学到真本事,就一定要跟着宋师傅。"
听到这话,宋天明心里有些感动。原来还是有人认可他的技术的,只是这种认可没有体现在职位和待遇上。
从那以后,张磊经常来找宋天明请教问题。
宋天明也很乐意教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着自己28年积累的经验。
但是好景不长。半年后,宋天明发现张磊开始疏远他了。原来,张磊通过关系认识了钱志华的侄子,很快就和管理层建立了联系。
"师傅,以后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尽管找我。"张磊有一次这样对宋天明说。
当时宋天明就觉得这话有些奇怪。一个工作才半年的新人,凭什么能帮助一个工作了28年的老员工?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又过了半年,张磊被提拔为班长。消息传来的那天,宋天明正在值夜班。他一个人坐在控制室里,看着满屏幕的设备运行数据,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第二天,张磊特意来找宋天明。
"师傅,我当班长了。"他的语气有些尴尬,"以后工作上还要请您多多支持。"
宋天明点点头:"恭喜你。"
"师傅,您别这样。我知道您心里不舒服,但是..."张磊停顿了一下,"您也知道,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所以呢?"宋天明看着这个曾经恭恭敬敬叫他师傅的年轻人。
"所以我希望您能理解。"张磊的语气变得有些居高临下,"现在我是班长,有些事情还需要您配合。"
那一刻,宋天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人走茶凉"。
06
2023年12月31日,除夕夜。
宋天明最后一次在变电站值夜班。明天,他就要正式递交辞职信了。
控制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各种设备运行的声音在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些声音他听了28年,每一种声音的含义他都非常清楚。
他起身开始最后一次巡检。走过每一台设备,就像是在和老朋友告别。
"你们要好好的,以后就靠别人照顾了。"他轻声自语。
其实,他舍不得这里。这里有他28年的青春,有他全部的专业技能,有他深深的感情。但是,他真的累了。
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心。
这些年来,他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能力不如他的人获得升职机会,看着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被别人利用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看着家庭经济状况因为自己的"原地踏步"而越来越困难。
最让他心寒的是,前两个月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3号变压器出现了复杂的故障现象,其他人都束手无策。钱志华亲自给宋天明打电话,请他连夜赶来处理。
宋天明二话不说就赶到了现场。
经过6个小时的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并成功修复。
这次故障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半个城区停电,经济损失至少上百万。
事后,钱志华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表扬了宋天明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像宋师傅这样的技术骨干,是我们单位的宝贵财富。"
但是一个月后,当新一轮升职名单公布时,宋天明再次被排除在外。理由还是那句老话:"技术能力没问题,但综合素质还需要提高。"
那一刻,宋天明彻底绝望了。
他终于明白,在这个单位里,他永远只能是一个"技术工具人"。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他是"宝贵财富";需要升职加薪的时候,他就变成了"综合素质不够"的人。
凌晨3点,巡检结束。宋天明回到控制室,拿出一张纸,开始写辞职信。
"尊敬的钱经理:
我因个人原因,决定辞去目前的工作。在这个单位工作了28年,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会按照规定做好工作交接,请批准我的辞职申请。
宋天明
2024年1月1日"
写完辞职信,宋天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喂,宋师傅吗?我是调度室小王。有个紧急情况需要您处理一下。"
"什么情况?"
"东区的10kV线路出现接地故障,我们这边查不出具体位置,能麻烦您过去看看吗?"
宋天明看了看手表,已经凌晨3点半了。这是他在这个岗位上的最后几个小时,但他还是说道:"好,我马上过去。"
处理完这最后一个故障,天已经蒙蒙亮了。宋天明回到控制室,把辞职信装进信封,在上面写上"钱志华经理亲启"。
上午8点,交接班的同事到了。
"老宋,新年好啊!"同事小李笑着和他打招呼。
"新年好。"宋天明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准备离开。
"你这是...?"小李看到他在收拾东西,有些疑惑。
"我辞职了。"宋天明平静地说道。
小李愣住了:"辞职?为什么?"
宋天明没有回答,只是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好好干吧,年轻人。"
走出变电站大门的那一刻,宋天明没有回头。28年的坚守,就这样结束了。
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晚上11点,宋天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他把辞职信塞进钱志华办公室门缝的时候,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和供电公司有任何瓜葛了。
刚在沙发上坐下,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咚咚咚!咚咚咚!"
妻子刘慧珍从卧室走出来,一脸疑惑:"这么晚了,谁会来?"
宋天明透过猫眼往外看,整个人顿时愣住了。站在门外的竟然是钱志华,那个白天刚刚第12次拒绝了他升职申请,从来没有踏进过他家门一步的电力公司经理。
更让他震惊的是,钱志华神情焦急,不停地左右张望,额头上竟然还有汗珠。
这个在办公室里总是一副胸有成竹模样的男人,此刻看起来竟然有些慌张。他在自己递交辞职信的当晚突然出现,而且表情如此异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07
"钱经理?"宋天明打开门,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困惑,"这么晚了,您怎么..."
钱志华脸上的汗珠在走廊灯光下清晰可见,他急促地说道:"老宋,出大事了!你必须马上跟我回去!"
"出什么事了?"宋天明心里一紧。虽然已经辞职,但职业本能让他立刻意识到可能是设备出了问题。
"主变压器跳闸了!"钱志华的声音有些颤抖,"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去了,但是谁都找不出原因。现在半个城区都停电了,市里已经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明天早上6点前恢复供电,否则..."
他没有说完,但宋天明明白后面的意思。这么大的停电事故,足以让相关责任人丢官去职。
"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宋天明冷冷地说道,"我已经辞职了。"
钱志华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老宋,我知道你对单位有意见,对我有意见。但是现在不是闹情绪的时候。整个单位,只有你有能力处理这种复杂故障。"
"是吗?"宋天明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讽刺,"那您之前怎么说我情商不够?怎么说我不适合升职?现在出了事,又想起我了?"
钱志华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但他还是强忍着怒火说道:"老宋,我们之间的恩怨以后再说。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明天早上6点前不能恢复供电,不仅我要承担责任,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受到处分。这里面也包括你!"
"包括我?"宋天明冷笑道,"我都辞职了,还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的辞职申请还没有批准!"钱志华急忙说道,"按照规定,你现在还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如果因为这次事故受到处分,你以后找工作都会受影响。"
宋天明沉默了。他知道钱志华说的是实情。在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即使辞职了,如果有重大责任事故,确实会影响个人档案。
这时,刘慧珍走了过来。她虽然不太懂这些技术问题,但能听出事情的严重性。
"天明,要不你还是去看看吧。"她轻声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年了,总不能眼看着出大事不管。"
宋天明看了看妻子,又看了看钱志华,心里五味杂陈。
十分钟后,宋天明坐上了钱志华的车。
路上,钱志华详细介绍了故障情况:"晚上8点45分,1号主变压器突然跳闸,随即2号变压器也跳闸了。我们调了所有能调的人,包括厂家的技术专家,但是都找不出原因。"
"保护动作情况呢?"宋天明问道。
"这就是奇怪的地方。"钱志华皱着眉头,"差动保护动作,但是我们检查了所有的电流互感器,都没有发现问题。重合闸试验也失败了。"
宋天明心里有了初步判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差动保护二次回路出现了问题,而且是非常隐蔽的问题。
到了变电站,宋天明看到现场灯火通明,十几个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着。看到宋天明出现,大家都有些意外。
"老宋来了!"有人喊道。
年轻的班长张磊快步走过来:"师傅,您来了太好了!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宋天明没有理会这些客套话,直接走向控制屏。他仔细查看了保护动作记录,然后开始检查二次回路。
其他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看着宋天明。在场的人都知道,如果连宋天明都解决不了,那这个故障就真的无解了。
半个小时后,宋天明在一个不起眼的接线盒里发现了问题。
"找到了!"他大声说道。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宋天明指着一个接线端子说:"这里的螺丝松了,导致接触不良。差动保护二次回路出现了虚接,所以保护会误动作。"
"就这么简单?"张磊有些不敢相信。
"越是复杂的故障,原因往往越简单。"宋天明一边处理故障点,一边说道,"但是要找到这个原因,需要对整个系统有全面的了解,需要足够的经验积累。"
20分钟后,故障排除。主变压器重新投入运行,城区的电力供应恢复正常。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钱志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过来拍着宋天明的肩膀说:"老宋,这次真的是多亏了你!"
但是宋天明的表情却很平静,甚至有些冷漠。
"故障处理完了,我该回家了。"他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钱志华叫住了他,"老宋,我们谈谈。"
08
变电站的会议室里,只有宋天明和钱志华两个人。
钱志华给宋天明倒了一杯茶,然后坐在他对面。
"老宋,这次的事情让我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钱志华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们单位确实离不开你这样的技术骨干。"
宋天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说实话,你的辞职申请让我很震惊。"钱志华继续说道,"我没想到你会真的要走。"
"为什么不会要走?"宋天明终于开口了,"在这个单位,我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钱志华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关于升职的事情,我承认确实有些...有些考虑不周。"
"考虑不周?"宋天明的声音提高了几度,"12次申请,12次被拒绝,这叫考虑不周?钱经理,您觉得我是三岁小孩吗?"
钱志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长叹一口气:"老宋,我跟你说实话吧。确实,这些年在升职问题上,我们对你有些不公平。"
这是宋天明第一次听到钱志华承认"不公平"。
"为什么?"宋天明问道,"就因为我不会送礼?就因为我不会拍马屁?"
"不全是这个原因。"钱志华摇摇头,"主要是因为...因为上级部门的一些考虑。"
"什么考虑?"
钱志华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老宋,你知道这几年电力系统的改革情况。上级部门希望提拔一些年轻干部,希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你的年龄..."
"我才55岁!"宋天明愤怒地站了起来,"李建华56岁的时候不是照样提拔副站长吗?张所长58岁的时候不是照样提拔正处级吗?"
钱志华被问得哑口无言。
宋天明继续说道:"说到底,还是因为我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技术工具人,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就晾在一边。"
"不是这样的..."钱志华试图解释。
"不是这样的?"宋天明冷笑道,"那您解释一下,为什么小赵工作才两年就能当技术员?为什么张磊一年半就能当班长?他们的技术比我强吗?"
钱志华再次沉默了。
"您知道这些年我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吗?"宋天明的声音开始颤抖,"我母亲生病需要钱,我儿子买房需要钱,我家里每个月都要为几百块钱的差额发愁。而我这个单位的技术骨干,却连升职的机会都没有。"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更让我心寒的是,每次出现技术问题,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但是每次升职的时候,你们想到的却是其他人。"
钱志华听了这话,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知道宋天明说的都是事实,但是要让他承认这些,确实很困难。
"那你现在想要什么?"钱志华问道。
"我什么都不想要了。"宋天明摇摇头,"我只想离开这个地方,找一个能够认可我价值的地方。"
"如果...如果我现在同意你的升职申请呢?"钱志华试探性地问道。
宋天明看着他,眼神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太晚了。"他轻声说道,"钱经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钱志华急了:"老宋,你别这样。今天的事情证明了,单位真的离不开你。我可以向你保证,下个月就让你当副站长,工资待遇立刻提升。"
"为什么现在就可以了?"宋天明反问道,"之前12次为什么不可以?是我的技术能力突然提高了,还是我的情商突然变高了?"
钱志华被问得无言以对。
"说到底,还是因为你们需要我。"宋天明站起身来,"但是钱经理,我已经不需要你们了。"
"老宋,你考虑清楚。"钱志华最后做了一次努力,"你现在55岁了,出去找工作不容易。而且,私人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待遇都不如国企。"
宋天明走到门口,回头看了钱志华一眼。
"钱经理,您知道吗?今天处理故障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别人如何评价他,而在于他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宋天明的声音很平静,但很坚定,"这28年来,我一直在等待你们的认可。但是今天我发现,我根本不需要这种认可。"
说完,他推门而出。
钱志华追到门口,大声喊道:"老宋,你真的要走?"
宋天明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
第二天上午,宋天明正式办理了离职手续。
消息传出后,整个单位都震动了。很多同事都来挽留他,但他的决心已定。
一周后,宋天明接到了一家民营电力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官是一位年轻的总工程师,看了宋天明的简历后,直接说道:"宋师傅,我们公司正需要像您这样的技术专家。待遇方面,我们可以给您月薪15000,还有年终奖和技术津贴。"
15000,这几乎是他在国企工资的三倍。
"您不问问我的情商怎么样吗?"宋天明开玩笑地问道。
总工程师笑了:"在我们这里,技术就是最高的情商。"
三个月后,宋天明在新公司负责的一个项目获得了市里的科技进步奖。颁奖典礼上,他看到了台下的钱志华。
钱志华的脸色很复杂,既有惊讶,也有后悔。
会后,钱志华走过来和宋天明打招呼。
"老宋,恭喜你啊。"他的语气有些尴尬。
"谢谢。"宋天明点点头。
"后悔吗?"钱志华突然问道。
宋天明想了想,说道:"我只后悔一件事。"
"什么事?"
"后悔没有早一点做出这个决定。"
那天晚上,宋天明回到家里,妻子正在厨房里做饭。看到他进门,刘慧珍高兴地说:"天明,今天儿子打电话了,说房子的首付够了,下个月就能签合同。"
宋天明笑了笑,走到阳台上。城市的夜景在他眼前展开,万家灯火闪闪烁烁。他知道,在那些灯火的背后,有无数的变电站在默默地运行着,保障着这个城市的正常生活。
而他,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