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西贝又上热搜,不是因为莜面鱼鱼,也不是因为涨价,而是老板贾国龙偷偷注册了家新公司,叫"饭积极"。网友扒出来的时候,评论区直接炸了:"这是觉得'西贝'俩字臭了,想换个马甲继续赚?"
看到这我忍不住笑了,倒不是觉得名字滑稽,是想起上个月带爸妈去西贝吃饭的事儿。我妈是西贝老会员,办卡两年多,每次想吃西北菜就往那钻。那天刚坐下,服务员递菜单,我妈翻了两页就放下了:"以前常点的羊肉汤,怎么没写'现熬'俩字了?"服务员支支吾吾说"现在都是标准化操作",我爸接话:"就是预制菜呗?罗永浩吐槽那回,你们老板不是说'预制菜怎么了'吗?"服务员没再接话,那顿饭吃得没滋没味,结账时我妈直接找前台退了卡,说"以后不来了,不是差这俩钱,是觉得被当傻子糊弄"。
现在回头看,贾国龙注册"饭积极",估计是觉得西贝这招牌被自己折腾得没口碑了,想换个壳子重新来。可他到底没搞明白,消费者反感的不是"西贝"这俩字,是他那股子"我说了算"的犟脾气,是出了问题不解决、先怼人的态度。
咱先捋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一开始就是罗永浩吐槽了句"西贝的预制菜不新鲜",换别人可能会说"感谢建议,我们改进",结果贾国龙直接硬刚:"预制菜是行业趋势,我家的预制菜比你家冰箱里的新鲜!"这话一出口,本来小范围的吐槽直接发酵成全网讨论,网友扒出西贝不少门店用预制菜却不提前告知,会员们觉得被忽悠,开始扎堆退卡,有些门店直接从排队等位变成门可罗雀。
按说这时候该服个软,解释清楚预制菜的标准,或者调整下菜单标注,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可贾国龙偏不,反而觉得是"西贝"这名字背了锅,偷偷搞了个"饭积极"。咱就说这操作多离谱——你家问题是菜里的预制菜没说清,是老板说话太硬气,跟名字有啥关系?就算换成"饭超积极""饭无敌",菜还是那菜,态度还是那态度,消费者该不买账还是不买账。
我有个开餐馆的朋友,前两年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他店里的红烧肉是预制的,有顾客吐槽"不如现炖的香",他没急着反驳,第二天就把后厨改成半开放的,专门留个灶眼现炖红烧肉,菜单上明明白白写着"现炖40分钟,需等位"。结果不光没人吐槽了,好多顾客就冲这现炖红烧肉来,生意比以前还好。他跟我说:"做餐饮的,顾客的嘴是尺子,不是敌人。你把他们的话当回事,他们才愿意给你掏钱。"
对比之下,贾国龙就像把"顾客是上帝"当耳旁风,反而觉得是消费者"小题大做"。网友说得对:"从没钱没脾气,到有钱有脾气,这脾气一旦养起来,就改不回去了。"以前西贝刚火的时候,贾国龙还说"要让老百姓吃得起西北菜",现在倒好,菜价涨了不少,预制菜不透明,出了问题先怼人,难怪大家不买账。
更有意思的是俞敏洪掺和进来这出。9月24号,他在演讲里提西贝,说"西贝其实没啥特别大的问题,消费者是冷静的评价者,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你不义,他们瞬间取你首级"。这话被罗永浩转发了,还评论"西贝正经来说,也不能算有什么特别的特殊的问题"。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俞敏洪这话里有话。表面上是给西贝站台,说它没大错,实际上是在点贾国龙:你得把人做好、把产品做好,别跟消费者犟;另一方面,他说消费者是"侠客",又像是在内涵罗永浩——毕竟罗永浩吐槽西贝这事儿,确实像个"挑事的侠客"。
不过俞敏洪说的"把人做好、把产品做好",倒是说到了点子上。可贾国龙好像没听进去,反而觉得是俞敏洪在帮自己说话。他可能忘了,俞敏洪当年新东方遇到危机,不是换个名字就能解决的,是靠裁员、转型、直播带货,一步一步熬过来的,核心是"认怂"、是"改进",不是硬扛。
我想起去年新东方直播间刚火的时候,俞敏洪在镜头前说:"以前觉得自己是大老板,说的话都是对的,后来才知道,错了就得认,改了就有机会。"这话放在现在的西贝身上,简直是量身定做。可贾国龙呢?从预制菜风波到偷偷改名,他始终没认过错,反而觉得是外界对他太苛刻。
其实消费者哪有那么苛刻?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现在快餐、连锁餐厅用预制菜的多了去了,为啥偏偏西贝被骂?因为西贝以前主打"现做""西北风味",突然换成预制菜还不说明,这是诚信问题;更因为贾国龙的态度,把消费者的质疑当成找茬,这是尊重问题。
就像我妈退卡时说的:"我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要是提前告诉我,我可以选别的。可他明明用了,还说'我家的就是新鲜',这不是糊弄人吗?"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零预制菜",是透明、是尊重、是被当回事的感觉。
现在贾国龙搞"饭积极",估计是想悄悄开新店,继续卖西贝的菜。可网络时代,哪有那么好的事儿?消费者记的不是"西贝"这俩字,是你贾国龙的脾气,是你家菜的味道,是你对待顾客的态度。就算换了名字,只要还是你在操盘,只要菜还是老样子,只要态度没改,照样没人买账。
再说罗永浩和俞敏洪这俩的互动,也挺耐人寻味。罗永浩以前怼过俞敏洪,现在俞敏洪说西贝没大问题,罗永浩跟着附和,这不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像是两个过来人对贾国龙的"隔空说教"。俞敏洪经历过企业危机,知道消费者的厉害;罗永浩做过直播带货,知道诚信的重要性。他俩的话,贾国龙要是能听进去一句,也不至于走到偷偷改名的地步。
最后想跟贾国龙说句实在话:别再琢磨换名字了,"饭积极"再积极,不如你态度积极点;别再指望俞敏洪站台了,别人说一百句"没大问题",不如你自己解决一个小问题。消费者不是侠客,不会随便"取你首级",但你要是一直不把他们当回事,他们会用脚投票,让你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
西贝的问题,从来不是名字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产品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换多少个名字都没用,到头来只会像网友说的:"换个马甲我们就不认识了?别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