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以东200公里海域,一场冷战后罕见的海上对峙正在上演。 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10月底连续损失两架F/A-18E/F舰载机后,不仅未撤离南海,反而向黄岩岛方向逼近。 卫星图像显示,一艘舷号105的055型导弹驱逐舰率领三艘中方军舰,以楔形队形切入美航母编队核心区域。
这场对峙始于10月31日美日澳加四国联合军演期间,五国出动5.8万兵力在西太平洋展开年度最大规模演习,其中“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突然改变原定航线,向黄岩岛海域高速机动。 11月1日凌晨,该航母在30分钟内连续发生两起舰载机坠海事故,一架E-2D预警机在弹射起飞时失控冲入海中,紧随其起的F/A-18E/F因回避不及撞上甲板设施后坠毁。
南部战区海军在11月2日清晨做出反应,055型驱逐舰带领1艘052D导弹驱逐舰和2艘054A护卫舰,从美航母编队侧翼实施穿插机动。 通过截取美舰之间的战术通道,中方编队成功将“尼米兹”号与其护航舰艇分割开来。 现场照片显示,055舰的鹰击-21反舰导弹发射盖处于半开启状态,舰载直升机在甲板持续待命。
美军在菲律宾部署的“堤丰”导弹系统已进入战备状态,该系统配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覆盖南海主要航道。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黄岩岛西南海域划设的禁航区内,轰-6K轰炸机群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055型驱逐舰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出超越传统驱逐舰的战术价值,其配备的S+X双波段雷达可同时追踪400个空中目标,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混装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红旗-9B防空导弹。 在11月2日的对峙中,该舰曾突然加速至30节,切入正在转向的“尼米兹”号航母航线前方约800米处。
面对中方舰队的穿插机动,美军护航舰艇试图组成拦截队形,但被伴随055行动的052D舰以切线航线阻隔。 商业卫星影像显示,中美舰艇最近时仅相隔500余米,已进入轻武器射程范围。
与海上对峙同步,解放军在三大海域的军事行动形成联动。 北部湾海域的实弹射击演练中,72集团军首次投入机器狗作战单元执行滩头清扫。 这些四足机器人配备轻机枪和爆破装置,在登陆部队上岸前完成雷区清理任务。 东部战区的轰-6K机群则携带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台岛东南空域建立巡航航线。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的异常动向与舰载机损失存在直接关联。 事故发生后,航母飞行甲板前部停放了8架待维修的舰载机,后方升降机持续从机库调运备用机。 卫星影像分析师指出,甲板上可见明显的消防泡沫残留痕迹,第二起飞点的弹射器仍处于封锁状态。
在055舰桥内,战术屏幕实时显示着美航母编队各舰艇的航向航速变化。 通过舰载数据链,编队指挥员能够调取天基海洋监视系统提供的目标影像。 当美舰直升机试图靠近侦察时,055舰的726-4型电子对抗系统曾启动定向干扰,迫使对方改变航向。
黄岩岛礁盘上,中国海警5303舰正在实施常态化值守。 该舰装备的76毫米舰炮处于平射状态,舰载直升机起降平台留有明显轮胎摩擦痕迹。 在11月2日的美航母逼近事件中,海警船与渚碧礁驻防部队建立了直接通信链路。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的空警-500预警机始终保持战场监控,在万米高空,预警机雷达将美航母编队的队形变化实时传输至前线舰机。 当美军EP-3E电子侦察机从克拉克基地起飞后,4架歼-11B战斗机立即前出实施拦截驱离。
“尼米兹”号航母的舰载机联队出勤率明显下降。 相较于常态下的日均120架次起降,11月2日全天仅执行了47架次飞行任务。 甲板作业人员明显减少,着舰区可见多道非正常的轮胎擦痕,显示着舰操作存在异常。
在055型驱逐舰的舱室内,声纳员监听到水下异常接触信号。 伴随行动的某型潜艇在编队西南侧翼建立反潜屏障,主动声纳间歇性对可疑水域进行探测。 美军“蒙彼利埃”号攻击核潜艇此前曾被发现在相关海域活动。
渚碧礁机场的跑道出现加强迹象,多架运-9警戒机以罕见的高频次起降。 礁堡东南侧的防空阵地上,红旗-9B导弹发射车呈45度仰角待战。 雷达站旋转天线下,操作员正监控着400公里范围内的海空情势。
美航母编队中的“韦恩·迈耶”号驱逐舰曾试图抵近黄岩岛12海里范围。 在距岛礁22海里处,该舰被055舰用国际信道公开呼叫舰名警告。 通话记录显示,中方舰长用英语明确告知“你的航向将侵犯中国领海”,美舰随后转向脱离。
对峙期间,菲律宾海警9701船突然出现在黄岩岛以东海域。 这艘刚接受过美国海岸警卫队培训的舰船,在试图靠近潟湖入口时被中国海警3303船横切拦截。 双方最近距离不足100米,菲船最终在高压水炮警告下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