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年的塔山之战真是让人直摇头。那天凌晨四点半,一轮炮火就把整个山头罩得灰蒙蒙的,火光闪得让人眼都睁不开。一开始炮弹轰炸得山头像被炸了一样,到五点钟,队伍就开始向前冲。听说,他们那所谓的“赵子龙师”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冲锋策略——一波接一波,像浪潮一样往敌人阵地扑过去。可是,你猜发生了什么?当他们冲到山脚时,被解放军的英勇战士狠狠击退了。火网一样的火力把几个营的人都打得横尸河滩,成千上万的人伤了带伤退回了后方。
说起“赵子龙师”这名字,其实就是罗奇那家伙自己吹的。你知道吗?曾经担任这个师长的“华北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原本想让自己的部队长脸,但反倒出了丑。这师也不算什么精锐,反而像个杂牌军,经多次更换指挥官,几乎没有啥稳定的战斗力。塔山那次一仗就打掉了大半,算是把他们的假面具都揭掉了。
这个师在1940年代还叫“独立第九十五师”。它其实很早就有故事,起源还挺复杂:最初是宁夏军阀马鸿逵的“安宁军”,后来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成为中规中矩的第三十七军师,直到后来才被刘峙重新组建为第九十五师。起初还挺凶悍,担任过不少重要任务。到1935年,李铁军接任师长,后来又换了罗奇,想借他在塔山出个风头,结果反倒让人失望。
你看看,最开始这师还是挺有点战斗力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老兵都变老旧,战斗能力大大下降。尤其是李铁军带兵闯战场时,调走一批精锐,结果战力直线滑坡。到1948年,情况更不妙,只能在豫北打点游击,连一点大规模攻坚的能力都没有了。
他又一次被派到东北“剿总”行动,曾经隶属于不同军队,几经漂泊,战斗力几乎荡然无存。罗奇这个人,别人眼里就是个“志大才疏”的长官,做事没啥远见,整天喜欢摆架子,还喜欢在蒋介石面前夸夸其谈。东北战场,他觉得自己像个“钦差大臣”,说自己是“亲自接受蒋介石指示”,还自封“老师长”。结果呢?不但指挥不得法,还造成了不少伤亡。
塔山的攻防,成了他“吹牛”的好机会。有人提议用主要兵力绕到背后攻击,但他偏偏要用那老一套的阵势——三波冲锋,带着满满的火力,像在打油战一样。结果呢?一开始几次冲锋都被打得惨不忍睹。其实那个山不算什么险要地方,平平淡淡的一个村子,根本不值得那么死拼。
可是罗奇硬是要让“赵子龙师”去出风头,结果很快就碰了一鼻子灰。那天,他理直气壮地说:“一定能攻下去。”可是结果呢?整天在前线冲锋,伤兵成堆,士气低到谷底。连最简单的战术都还在用老掉牙的“波浪冲锋”,火力覆盖都不够,反倒成了自己给自己挖坑。
一连几天攻打,伤亡惨重,差点就让这“赵子龙师”变成一堆废部队。最后,连伤兵都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剩几千人零星残存,倒是把罗奇那张嘴拼不过去了。终于,他下令休整一天,把残部往二线撤退,自己也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这场战斗的结果,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所谓的“赵子龙师”不过是个泡影,打打停停,战斗力早已掉光。后来虽然又有人用“九十五师”的名号,但实质上早就不剩啥了,连个能在机场巡逻的“保安”都算不上。
打到最后,东北野战军攻占了锦州,情况变得更糟。阙汉骞一看形势就知道:“伤兵成堆,加上“赵子龙师”这样的队伍,根本守不住锦西、葫芦岛。要是敌人反攻,能坚持多久?恐怕连个地方都守不了。”杜聿明更是直白:打塔山不能死打,要用聪明办法,他对罗奇这个“千岁”都没留情面,说他笨死了,不懂兵法。
你说,战场上的这些事,真不是玩笑。罗奇那“吹牛专家”的名声,直到后来都还在传。可惜啊,战场是铁的,没有人会因为你的空话而打赢。出来混的人,真正能留名的,还是那些能打硬仗、用脑子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