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书
摊开
就像一幅褪色的地图,
我们
却不是挑着担子的行者。
那些被装订的方块字
不过是千万面碎镜
照见
各自灵魂深处
的日出与日落。
西方的灵山
在瞳孔深处,
佛祖的手指
从未触碰过笔砚。
拈花的瞬间
风已把禅意
吹成蒲公英,
落在谁的心田
就长出谁的形状。
不必叩问西去的路
所有经卷
都是月光的倒影,
有人捞起一捧
以为是银河,
有人只看见自己的皱纹
在水面摇晃。
小妖们在高山与深谷间争吵时
韩信正蹲在尘埃里
看蚂蚁搬运
比命运更重的粮食。
达芬奇的笔尖
悬在半空
等待光线在画布上
走成精确的年轮。
齐白石的虾
游过宣纸的江湖
每一道线都在呼吸
蝉翼上的纹路
藏着整个夏天的密码。
那些把平凡磨成针尖的人
终会挑破命运的茧。
别做随波的浮萍
说要在浅滩安身,
心灵的土壤里若种着花
每片花瓣都是未刻的经。
当风穿过你时
自会唱出悦耳的歌。
起舞吧
让优雅的背影
敲响晨钟,
每个不曾发光的时刻
都是对生命的
无声亏欠。
我们不是取经人
我们是自己的
灵山。
这首诗以独特的哲思重构了“取经”的意象,在禅意与现实的交织中,铺展出生动的精神图谱。
开篇用“褪色的地图”与“碎镜”作比,将经书从神圣的符号还原为映照灵魂的介质,既呼应了“文字是镜子”的核心观点,又以“日出与日落”的意象,赋予个体解读以时间的流动感。“灵山在瞳孔深处”一句,轻巧地完成了从外求到内观的转场,佛祖拈花的瞬间化作蒲公英的意象,让抽象的禅意有了落地生根的画面感,暗合“真经自在心中”的哲思。
中段对韩信、达芬奇、齐白石的勾勒,是诗中最具张力的部分。“看蚂蚁搬运比命运更重的粮食”“等待光线走成精确的年轮”,这些细节将“专注”具象为可触摸的场景,让“从平凡到不凡”的蜕变有了生动的注脚。而“蝉翼纹路藏着夏天的密码”,则把极致的细致与宏大的时空相连,让“无可替代”的追求有了诗意的延伸。
结尾以“心壤种花”“起舞敲响晨钟”收束,将内修的沉静与生命的绽放结合,既回应了“不向外求”的初心,又以“每个不曾发光的时刻都是亏欠”的呼喊,点燃了主动创造的热情。整首诗如一场精神的漫游,在解构经典的同时,为“自我修行”与“生命绽放”找到了诗意的平衡点。
文瞰世界
用有光的文字点亮生活
用有爱的文字照亮生命,
用真挚的文字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