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大V卢克文在新一期的视频中提到了中美六代机竞争的问题,并感慨道:“历史进程的速度有时候往往快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战国七雄并立到汉朝建立,只不过28年;从南宋崖山灭亡,到汉人收复北京城,也不过89年;从国军豫湘桂大溃败到中国人在朝鲜痛扁美军,只过了6年;从南海中国二代机与美军撞击到中国五代机横空出世,只用了十年;从中国第一款六代机亮相到第三款六代机上蓝天,只用了8个月”。
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当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连续看到三款六代机升空,那种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曾经,当我们还小的时候,说起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战机时,总是会指着军事杂志上的美军战机说事。能够说出这些战机的特点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现在,当我们的孩子在聊起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战机时,相信一定指的是网上发布的六代机视频。
美国当年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可以如此轻松的让六代机升空,而“强”如美国这样的大佬六代机却只能停留在PPT阶段,而英、法、印度看着很强实际上连5代机都没弄出来,更有甚者连设计、制造3、4代机的能力都没有。
实际上,建造6代机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难事,而对其他国家来说,却真不简单。
所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先进战斗机的制造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的高低。
曾经的美国在工业上确实很强,但时隔多年,美国已经不复当年。
现在的美国可不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的美国,就工业能力来说,下滑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二战结束之后的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工业巨无霸。说当时的苏联厉害,那是基于苏联的举国体制。
而美国即便是没有社会主义国家那种举国体制,工业也能领先全球,甚至要比苏联都要强上不少。
说苏联的工业体系厉害,主要是在规模上,说美国的工业体系厉害,规模和质量都领先。
美国当时之所以有这样厉害的工业实力,这主要源于二战中大量的欧洲工业朝着美国进行了产业迁移。
美国作为当时全球武器输出国,在战争期间赚够了银子,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高端军事人才。
当年钱老要是没有在美国的那段经历,想必回国之后也很难成为中国导弹之父。
以前说美元坚挺,能够担任全球货币,基本上都认为是因为战后美元与黄金挂钩,使得美元有了硬通货的属性。后来美元坚挺,又被认为是因为和石油挂钩。
但事实上,美元的坚挺,与当时美国强大的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战期间由于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成为了产业资本天然的避风港,大量的产业资本与人才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成为了全世界产业资本最为密集的国家。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产业资本在美国作为背书,世界各国才愿意将黄金存放在美国,使得美元能够成为硬通货。
没有产业资本的流入,支撑不了美元成为全球货币。
当然,过剩的产业资本在美国也引起了美国国内的多次危机。而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美国高昂的制造业成本渐渐地难以适应工业化的技术生产,产业只能被迫外迁。
在失去了产业支柱作为背书之后,美元如何来维系?
唯一的方式只能是以军事霸权与金融霸权相结合,以保证美元能够以国际货币的身份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迫使世界贸易国都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而美国人就可以通过滥发货币而不断地稀释美元价值,再通过购入 廉价商品以保证国家能够维持物价的稳定,甚至还能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地“增加”。
然而,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在逐渐走向以金融资本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大量产业资本外迁或者回流到其发源国,这就使得美国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地空心化。
表面上美国依旧是全球第一大国,但事实上如今的美国工业基础基本上已经毁掉了。
已经不可能像冷战时期那样同时让国内的飞机制造企业同时发力,让几十款战斗机同时竞标。
而美国走向金融资本为主的经济模式,产业空心化导致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国内高技术人才的缺失。
美国现在的高收入人群除了华尔街那帮精英外,剩下的各行各业几乎都是被外国人所垄断。
跑出租的基本上都是印度人,中国人要么做教育,要么做餐饮,而其他岗位上也几乎很少有本土美国人能够竞争得过的。
而最低端的工作,由红脖子、老墨垄断,美国人基本啥也干不了。
就算你给美国人工作机会,美国人那种自由散漫的工作方式,哪家企业也受不了。
半导体——美国仅有的工业阵地
美国目前唯一还能拿得出手的工业品,就只有半导体行业,目前美国依旧是全球高端芯片设计制造的领跑者。
美国为什么如此着急地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研究,就是为了弥补高技能人才不足而导致的产业空心化。
如果让美国真的在AI领域玩出点花样来,彻底摒弃掉技术工人,全部用自动化生产来代替,那么或许还能为美国续上命。
但事实上,AI的发展可没有想象中这样容易。
首先基于半导体材料单晶硅的物理特性,摩尔定律已在当下的这种工艺尺度上已经不再适用,很快半导体行业在没有新材料作为替代的情况下即将迎来瓶颈。
因此想提高算力就会有很大的难度。AI没有算力的支持,你设计得再好也是白搭。
因此,美国人想要依靠人工智能来弥补自己国家产业工人不足,重振美国工业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太靠谱。
而就算人工智能得以发展,达到了美国人预想中那种程度,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岗位上依旧代替不了人工的作用。
就以战斗机的制造为例,很多关键步骤依旧只能依靠人工。飞机的调试安装、机内布线这些工作人工智能目前还代替不了产业工人。
百年工业强国梦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恰恰相反,由于近代中国吃过工业落后的亏,因此自近代以来我国就一直有着一个“实业救国”的梦。
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在工业上发展十分落后。基本上接触不了世界一流的工业技术。
当年抗战的时候,民国政府能够造出一把中正式步枪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在工业革命初期的落后导致了我们近代以来屈辱,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开始了漫长的工业发展道路。
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各门类工业的基础建设,虽然当时我国工业技术相对落后,但是在规模上已经可以勉强挤进国际第一梯队。
加上我国在新中国之后的扫盲运动,我国成为全球技术型劳动力人才最多的国家。那些年,国外的设备生产厂商最怕的就是中国技工,什么技术只要稍微一做“逆向”就能给你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然后再进行学习与吸收,然后发展出我们的技术。
不是我们要抄袭,本身世界工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逆向”别人家的技术,吸收之后再创造的过程。当年美国人干过、英、法、德、日干过,人家干得,我们也干得。
由工业底子,有技术、有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市场,所以当大量的产业资本从美国迁出的时候,我们却在积极地对外招商引资,引导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最佳的政策支持,以及开放国内市场。
在经过几十年的厚积薄发之后,我们的工业水平逐步成为世界顶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绝对是第一梯队的龙头。
而如今,除了在半导体行业上我们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外,几乎所有行业我国都已经齐头并进地追赶了上来。
曾经,我们的汽车工业只能亦步亦趋地在美、日、德等国家的背后追赶。尤其是日本车企,说是要有技术上的保留,只将成熟技术投放市场。实际上就是用落后的技术卖中国人的钱。
而到了电动车时代,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我国的车企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造车,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门槛,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如何整合好资源的能力。
同样,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八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亮相3款6代机,一样是得益于我国强大的工业技术。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在战斗机的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都已经没有任何的技术瓶颈。零配件的生产商毕竟有已经成熟的零部件产品,更有先进的研发实力。
就像我们的飞机发动机一样,当初我们在试飞歼-20的时候,因为发动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只能依靠俄制发动机。
然而当我们的WS-15出来之后,不仅让歼-20成就了地表最强5代机之名。
我们在发动机、飞控系统、武器系统、雷达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更是为六代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所以,我们不需要费太大的功夫就能研制出六代机,当美国的六代机还只停留在PPT上时,我们的六代机已经翱翔在蓝天了。
而在未来,只要我们还能够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工业规模依旧能够保持优势,那么未来别说六代机了,更为先进、科幻的战机出现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