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又扔出个王炸。
计划掏两万亿卢比,折合230亿美元,一口气要买114架法国“阵风”战斗机。
这笔钱,够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军费了。消息一出,圈内人下巴都快掉了。
可大家惊叹归惊叹,咂摸一下,总觉得这味儿不对。这操作,怎么看怎么眼熟。
到底是真心升级换代,还是老戏新唱,又准备耍猴呢?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印度买武器,那套路全世界都懂。先画个天价大饼,把卖家哄得眉开眼笑。
等飞机轮船开到家门口,就开始花式挑刺,拖着尾款不给。
就说上次那批“阵风”吧。印度国内有人还挺得意,说只花了四成钱,就把飞机搞到手了。
这么一算,性价比好像还挺高。可这种羊毛,薅一次是本事,薅多了,谁还敢跟你玩?
法国人第一次可能捏着鼻子认了。这次再看到印度伸来的橄榄枝,态度那叫一个决绝。
飞机可以卖,但想把生产线搬走?还想要核心源代码?门儿都没有。
达索公司直接摊牌了:雷达、航电,你看可以。最关键的软件代码,一个字符都别想。
信任这玩意儿,碎了就拼不回来了。印度想自己升级?简直是天方夜谭。最后到手的,八成是个性能锁死的空壳子。
邻居闷声发大财
看看隔壁巴基斯坦,段位就高多了。人家跟中国搞“枭龙”战机,从头到尾就不是个单纯的买家。
而是把身家性命都押进去的合伙人。
他们真金白银地投钱,在国内建起一整套生产线。国家利益和项目死死捆在一起。
回报也是实打实的。不但自己够用,还把“枭龙”卖到国外,赚回来的可是硬通货。
更关键的是,这种合作攒下的交情,为后来引进歼-10CE铺平了路。这才是真正的迭代升级,不是原地踏步。
再看印度,每次军购都锣鼓喧天,看着风光,其实里子都输光了。丢了信任,也丢了未来。
神话被一巴掌打醒
印度上下,一直有种“洋货迷信”。总觉得只要用上欧美的顶尖装备,就能在南亚横着走,特有大国范儿。
对中国的武器,多少有点瞧不上。
可今年5月7号的一场空战,恐怕把他们的美梦彻底打碎了。
英国《空军月刊》爆了个猛料,说冲突中,印度至少四架“阵风”被干掉了。连飞机编号BS001、BS021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种指名道姓的报道,可信度极高。要是假的,你把飞机拉出来溜溜啊?可印度那边呢?屁都不放一个。
这种反常的沉默,反而说明了一切。
印度总吹“阵风”的“流星”导弹多厉害。可现在打仗,早不是单挑的时代了。
巴基斯坦的歼-10C,有源相控阵雷达,配上射程更远的霹雳-15导弹,背后还有整个作战体系撑腰。
一开打,信息上就碾压了你。“阵风”性能再好,也只能当靶子。这场空战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决定胜负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
谁把谁当了凯子
军火生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买卖。背后站着队,捆着利益。谁肯卖你武器,卖多好的武器,反映的是两国关系的远近亲疏。
把国防安全全押在一个篮子里,等于把脖子伸到别人刀下。
最近中东就出了个事,给全世界提了个醒。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卡塔尔花大钱买的美国防空系统,全程装瞎,跟断了电似的。
有人分析,这些美制系统里有“后门”,能自动识别美国和它盟友的飞机。你花钱买的不是盾牌,是个遥控摆设。
这一下,整个中东都炸了锅。
这种信任危机,恰好给了非西方武器机会。巴基斯坦就抓住了,总理总统轮番出访,向中东的土豪们释放强烈信号。
相比之下,印度的处境就尴尬了。想跟西方买技术,又不想给足诚意,总惦记着耍小聪明,占小便宜。
结果呢?美国F-35的门儿关得死死的,法国捂着“阵风”的源代码不松手。
就连俄罗斯闻着味儿来了,推销苏-57E,说代码都能给你。印度心里也犯嘀咕,毕竟当年被苏-30的维护费坑惨了。
笔者以为
印度这230亿美元的大单,更像是一场进退失据的豪赌。
空军急着找回面子,工业部门想着弯道超车,政客们在各种利益间和稀泥。
但他们好像没搞明白一件事,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挥舞支票买来的。而是要靠自己,老老实实地建工业、攒人才。
中国能从苏-27一路走到歼-16,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印度呢,既想学中国的路,又放不下买办的思维。最后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花了天文数字的冤枉钱,没换来真技术,也没交到真朋友。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