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1947年,10军军长申请回家寻仇,邓小平特批增配机关枪

1947年,大别山战役打得正激烈。这时候,第十军的军长突然说要回家报仇。邓小平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反对,反而特意批准给他一把机关枪!

8月,杜义德作为第三兵团10军的军长,随同邓小平率领的野战军进入了大别山。杜义德一到大别山,心里就闪过一个念头:他想回家乡报仇。不过,当时正值战役的关键时刻,擅自离队回家报仇显然不合规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杜义德最终还是向邓小平提出了申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邓小平竟然答应了杜义德回家复仇的请求,甚至还特意批准了一把机关枪给他带着!

邓小平为什么答应杜义德的复仇请求?杜义德要报复的事情是什么?

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揭开杜义德“临战报仇”的神秘面纱。

年轻时参军

1912年,杜义德在湖北武汉黄陂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家里很穷。因为家里没钱,杜义德只上了8个月的私塾,就开始帮地主家放牛来帮补家用。到了15岁,杜义德像其他穷人家的孩子一样,离开家去外面做工。

要想有手艺就得先学,所以杜义德到了武汉之后,为了学会一门手艺,先做了学徒。在那个时代,生活困难的人总是遭受欺负。在家乡,因为没有钱也没有地位,所以经常被地主和有钱人欺负;离开家乡在外工作时,老板也会想方设法地欺负手下的学徒。

身份不同,看世界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在那些实施欺凌的人眼中,世界似乎还算顺畅;但对于那些被欺凌的人来说,世界却是灰暗无比,饱受折磨。15岁的杜义德,在长期被欺负的过程中,他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人,受尽苦楚。眼前的这个社会,穷人仅仅想要安稳的生活,都成了奢望。

记得小时候,家里地里多收了一些粮食,全家都想着这一年可以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没想到当地的地主很快就找上门来,开口就要钱要粮。当时,杜父只是稍微抵抗了一下,就被狠狠地打了一顿。

自那以后,杜义德经常思考,穷人何时才能过上不受压迫的生活?

所以,当杜义德听说红军要来的时候,他的心里也特别激动。因为大家都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站在穷人的立场上。从小见惯人情冷暖的杜义德,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萌生了想要参军,替穷人打天下的念头。

杜义德很快得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1928年,杜义德加入了赤卫军,并且同年也成为了中国共青团的一员。一年后,他和其他赤卫军成员一起加入了红军,成为了红11军31师4大队的一员。凭借着自己的出色能力,杜义德还被任命为4大队的宣传队长。

杜义德还利用地形的优势,在宣传途中遇到敌人时,巧妙地出其不意地打了一些漂亮的仗。十几岁的杜义德也明白,要想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夜晚是最好的出击时机。

杜义德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展现出一定的天赋,如果能得到培养,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杜义德在成为将领之前,靠着一点天赋和无畏的作战风格,也获得了“夜老虎”的称号。和他交过手的敌人,都对他感到害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杜义德也跟着部队上了战场,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杜义德还去了一趟抗大学习。杜义德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勇敢的战士,而且在制定战略上也有一定的天赋。

在抗大学习期间,杜义德接触到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军事理论。原本就擅长指挥作战的他,通过这次学习,知识更加丰富,变得更加有谋略。此外,他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显著提升。

1935年3月28日夜晚,杜义德接到命令,要带部队强行过嘉陵江。他马上安排人架设浮桥,让士兵们有序过江。但在过江过程中,还是出了点状况。90师的副师长竟然带着刚夺来的两匹战马上了桥,这下子把原本顺畅的过江队伍给堵住了。

杜义德见状,立刻拿起枪,射死了两匹战马,确保战士们能够继续有序渡江。不过,杜义德的这一举动也惹怒了90师副师长,两人因此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打仗的时候要报仇

1947那年,正是大别山战斗紧张的时候,10军的军长居然违反规矩,拿起机关枪想要回家报复私仇?

副师长王近山,人称“王疯子”,是红军的一名指挥员。那天,他看到杜义德把战马给杀了,气得不行,冲过去对杜义德大吼:“那是给首长准备的战马,你竟敢杀!”

听到王近山的话,杜义德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立刻顶了回去:“总指挥有令,骡马辎重不能过桥!”

确实,原本强渡嘉陵江就是争分夺秒,两匹战马上桥瞬间就造成了堵塞。每耽搁一分,战士们要承受的危险就更大一分。在杜义德心中,既然奉命做了这个渡江指挥,首要想到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让部队完成渡江!

徐向前听说了两个人的争吵,也赶了过来。等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刻严厉地批评了王近山。没想到这次争吵反而让杜义德和王近山结下了缘分,后来他们成了刘邓大军里的最佳搭档。

1942年,杜义德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兼政委。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难以忘怀的考验。

日军的攻势非常猛烈,八路军几乎每天都需要迎战。杜义德带领的队伍也是一样。除了频繁的战斗,部队面临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没有高山和茂密的树林作为掩护,隐藏行踪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蝗虫成灾,疾病蔓延,许多战士不仅食物不足,还饱受疾病的折磨。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杜义德每天都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改善现状,赢得战争的胜利。当然,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杜义德也起到了带头作用。每次战役,他都冲在最前线,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也留下了不少伤疤。

在杜义德的率领下,英勇的战士们成功度过了这次难关。

到了1947年,虽然抗日战争结束已有两年,但因为蒋介石的野心,国共之间的战斗依然激烈。

那会儿,杜义德已经加入了野战军,担任第10军的军长,跟着邓小平一起打仗。到了1947年,野战军接到上级的指示,要进军大别山。这一招可是个妙棋,用来应对蒋介石的“攻势”。

在这个关键时刻,杜义德和他的好搭档王近山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成功掩护了整个野战军,让他们安全渡过黄河,进入大别山区域。

进入大别山后,杜义德明显心事重重。他脑海中出现一个念头:回家乡报仇。

自从杜义德当兵后,就很少回家了。现在大别山离他的老家黄陂只有一座山的距离。望着近在眼前的家乡,杜义德想起了过去的仇怨,他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好好报一报仇。

如今部队虽然成功进入了大别山,但敌人始终紧追不舍,不断封锁和围堵山区。这意味着部队现在急需杜义德的指挥。而且,作战期间擅自离队回家,本来就是违反军纪的行为。

想到这些,杜义德心里也很矛盾。但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还是向邓小平提出了申请。

邓小平看到杜义德的申请书后,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邓小平明白,杜义德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不会不顾大局贸然行事。实际上,邓小平也预料到了杜义德最终会下定决心的原因。

因此,邓小平不仅批准了杜义德的请求,还特别给了他一支机关枪。要知道,当时武器短缺,机关枪尤为珍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邓小平做出了这个决定呢?

英雄的荣耀

1947年,大别山作战正关键,邓小平同意10军军长回家报仇的请求,还特批了一把机关枪给他带上。

要解释邓小平为什么同意杜义德离队报仇,首先要了解杜义德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请求。

杜义德年轻时就参军了,因为他的作战勇敢,很快就有了不少功劳。不过,这也让敌人看上了他。虽然敌人恨杜义德,但找不到他的具体位置,所以就把目标转向了他的家人。

不久后,杜义德的家乡黄陂发生了迫害事件。当地的一群人包围了杜义德的父亲,企图逼他说出杜义德的行踪。当年杜父得知儿子加入红军时,心中满是骄傲。毕竟,杜家过去也常因贫穷而遭受欺负。

如今,儿子成了穷人中的英雄,父亲自然感到很高兴和大力支持。因此,无论还乡团用尽什么手段威逼利诱,杜父始终没有透露任何不利于杜义德的消息。眼见从杜父口中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还乡团干脆直接将杜父残忍杀害。

杜父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儿子会带着红军回来报仇的!你们没有好日子过了!”

杜父的死讯很快就传到了杜义德的耳朵里。听到这个消息,杜义德非常生气,恨不得立刻回家为杜父报仇。但是现在杜义德还有任务在身,为了大局考虑,他只能暂时把报仇的事放在一边。

正是由于父亲被残忍杀害的打击,杜义德对仇敌的恨意愈发强烈。战斗时,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线,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痛苦。随着战斗的持续,杜义德离家乡越来越远,报仇的日子也变得遥不可及。

这些年里,杜义德一直对这份仇恨念念不忘。到了1947年,他跟着部队进入大别山,再也忍不住了,就给邓小平写了一封申请书。

邓小平之所以同意杜义德的请求,虽然这看起来违反了纪律,但他看到了其中的两个好处。

杜义德要是能早一点放下心中的想法,就能专心战斗了。否则,心里老想着那些事,对杜义德自己和部队都不好。

其次,杜义德要去对付的是当地的返乡团,这样也可以清除一些隐藏的反动分子,提高解放军的声望,这对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好处。

邓小平不仅批准了杜义德的请求,还特别给了他一把机关枪。杜义德带着这支武器和一小队人,回到了家乡。

那些横行乡里的恶霸,怎么可能敌过英勇的解放军呢?杜义德很快就消灭了一百多名坏人。杜义德终于为父亲报了仇,也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安宁。

杜义德还获得了许多武器和弹药,这对缓解部队的物资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杜义德把心事解决了,就更加卖力地投身革命事业。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一个接一个地立下功劳。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杜义德主动申请奔赴前线,在朝鲜的东南海岸,他立下了不少战功。1955年,杜义德多年在战场上奋斗的成果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被授予中将军衔。从此以后,杜义德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继续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