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都不敢这么拍!10月26号下午,美军的“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短短半小时内,先是一架直升机,后是一架战斗机,接连上演“自由落体”,一头扎进了海里。这热闹,可比什么军事演习刺激多了。
事件一出,特朗普总统立马站出来表态,信誓旦旦地把锅甩给了“劣质燃油”。这话说得就有点意思了,好像飞机也挑食,加了不好的油就闹肚子。合着同一油罐里的油,别的飞机喝了都精神抖擞,就这两架“体弱多病”?
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美军自己的调查报告很快就出炉了,燃油样本送去实验室化验,结论是没任何质量问题。而且,坠毁战机和其他兄弟们用的就是同一锅油,别人咋没事?特朗普这番推测,瞬间成了大型尴尬现场。
说起来,这艘“尼米兹”号航母,简直就是美军航母界的活化石。自1975年服役至今,都快五十岁了,这次任务跑完就该退休养老了,结果临了还来了个“双响炮”,真是晚节不保。
但你要说这纯粹是点儿背,那可就小看美军最近的“水逆”程度了。从去年开始,美军航母就事故不断。去年12月,“盖茨堡”号巡洋舰手一抖,把“杜루门”号上的一架F/A-18给打了下来。今年4月,还是“杜루门”号,一架F/A-18自己从甲板上滑进了红海。
到了5月,又一架F/A战机在红海降落时,大概是没看准,直接错过了拦阻索,飞行员只能弹射逃生。这一年下来,美军在全球已经摔了七架“大黄蜂”系列战机。这么一看,这次南海双机坠海,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一种必然。
根据最新的卫星图显示,“尼米兹”号这次特意绕道南海,原本是想配合特朗普访问马来西亚,在旁边摇旗呐喊,秀一波肌肉,给访问增添点“霸气”。谁能想到,肌肉没秀成,反倒把自己的老底给掀了。
这一出“现眼记”,让原本的武力炫耀,变成了一场手忙脚乱的海上救援和打捞动员。本想潇洒地走完退役前的最后一程,结果搞得灰头土脸。想在这里耍威风的外来者,一不留神,就会在这里露出自己的软肋。
更头疼的还在后头。要把这两架宝贝疙瘩从南海里捞上来,可不是件轻松活。参考2022年F-35在“卡尔文森”号掉海里的经验,美军动用了商业打捞船和无人潜水器,在三千七百米深的海底折腾了好几个星期,花费更是高达数百万美元。如今在这片敏感水域搞大规模打捞,不跟周边国家打好招呼,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外交风波。
表面上看,是装备老化、人员操作失误,但根子上的问题,其实就一个字:钱。或者说,是钱没花在刀刃上。美国国会的国防预算总额看着吓人,但真正分到飞行员训练和装备维护上的比例却在缩水。
驾驶一架F/A-18F飞一小时,燃油加维护的成本就要两万美金。预算一紧张,飞行员的飞行时长就得砍,地勤人员的实操锻炼机会也跟着变少。飞行员手生,地勤维护不过关,不出事才怪。
更别提美国造船业的衰落,导致航母的维护保养周期越来越长,很多航母长期趴在港口动弹不得,只能让“尼米兹”这种老爷舰超期服役,全球奔波。再加上最近两党扯皮,搞得美军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你说海军官兵能没点怨气吗?
所以,这次南海坠机事件的真相,可能根本没什么阴谋论。无非就是年久失修的航母和战机,碰上了训练不足的飞行员和地勤,共同上演了一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悲剧。它暴露出的,是美军在光鲜外表下,装备加速老化、人员疲惫不堪、战略部署捉襟见肘的真实现状。那个曾经自诩“世界警察”的强大海军,如今看来,也尽显疲态,真是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