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戴笠墓前的别样心声!沈醉 18 年后感慨:你到泉下,也该感谢毛主席

前言:

1946年3月17日,黄历上记载:不宜进行任何事宜。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同时也是国民政府军统局首脑的戴笠,乘坐专机自青岛启程前往南京。途中,天气突变,电闪雷鸣,乌云蔽日,使得飞机难以继续正常飞行。因此,临时决定在徐州迫降。然而,不幸的是,飞机在南京岱山附近失事,戴笠先生不幸遇难。

日后,蒋介石退守宝岛台湾,忆及戴笠,不禁泪流满面,他感慨道:“若雨农尚在,不至于失去大陆!”“雨农”乃戴笠的字。蒋介石此番评价,足以见戴笠地位之显赫。

图 | 戴笠、蒋

周恩来也曾坦言:“戴笠之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原来被誉为蒋介石“亲信”的戴笠,被称作中国的“现代盖世太保”,他究竟拥有何种非凡才能,以至于在抗日战争期间能够制造如此多的风雨和动荡?

西安之行,蒋介石戴笠深信不疑。

戴笠的声名远播,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尤其是在日本间谍中,一旦落入戴笠手中,往往意味着九死一生的境地。尽管戴笠以“杀人不眨眼”著称,但他却对一位君主忠心耿耿,那就是蒋介石。

1936年12月13日,戴笠正忙于在广州增设缉私队伍之际,一封加急电报突然闯入他的视线。他拆开电报,瞬间脸色大变,惊恐不已。电报内容令人胆战心惊。

南京沈沛霖译(绝密):确切消息传来,12日破晓时分,张学良与杨虎城突然发动兵变,叛军迅速包围了华清池,领袖已被强行带至新城大楼,目前生死未卜。

此中的领袖,自是指蒋介石。西安事变的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戴笠竟在事变发生后一日方才得知此消息,这无疑是一桩糟糕之事。他紧握双拳,焦虑万分,心中清楚,领袖被拘,其安危未卜。身为情报科的最高负责人,他深感责任重大,无法推卸。

图 | 西安事变的主导者张学良与杨虎城

随即,戴笠指示沈醉立即安排航班前往南京,与夫人宋美龄商讨救援计划。

实际上,张学良与杨虎城所策动的兵变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事前,戴笠便已派遣特工潜伏于张学良周围。虽无确凿证据,戴笠亦曾向蒋介石作了汇报,指出张学良有所异动,然而双方均未形成明确判断。

如今,张学良“挟持”了蒋介石,连身在延安的毛泽东都大为震惊。日本侵略者已踏入家门口,发生这种情况极其罕见。

戴笠抵达南京后,便与宋美龄等人展开了一场关于对策的讨论。有人主张出兵讨伐张学良,声称若不如此,我方的威望将何以自处?然而,宋美龄对此坚决反对,她严肃地指出,此事绝非儿戏,一旦发生意外,子弹可不会分辨敌我!

戴笠无言以对,却不敢发声,终究是戴笠先有过失,未能提前获取关键情报。最终商议的结果是,宋子文将陪同宋美龄前往西安,与张学良进行谈判。戴笠也随行前往。按常理,作为情报科的成员,戴笠不宜公开露面,然而他还是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加入了此次行动。

图 | 西安事变的宋美龄

“自昨日午后至此,便遭受监视,默观四周,离死期已不远。此行前来赴难,实乃我之志愿,然未见领袖安好,心中实难甘心。领袖遭遇困厄之十二日,戴笠于西安张公寓的地下室。”

戴笠的这封遗书兼具双层意义,一方面,它被视作一封承载历史记忆的遗书;另一方面,它显然是专为蒋介石所写。根据当时的种种线索,戴笠实际上是被软禁,并未处于“命悬一线”的境地。

数日之后,戴笠步入牢狱,与被囚禁的蒋介石重逢。蒋介石一见戴笠,顿时怒斥:“你来此作甚,速速离去!”然而,戴笠却突然放声痛哭。

戴笠在事后向蒋介石说明,因得以见到领袖,内心倍感亲切。蒋介石向来重视忠心之人,此次戴笠的到访,更令蒋介石对其深信不疑。按常理而言,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前来相救,自属情理之中。而戴笠与蒋介石并无血缘关系,又身为特工,从人情和常理来看,他都不应前来。

然而,戴笠的举措彰显了他无以伦比的忠诚。正因那次西安之行,戴笠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当时戴笠年仅39岁。

图 | 戴笠

蒋介石身边,一生改变。

戴笠之所以能得以靠近蒋介石,并非巧合。他,戴笠,诞生于1897年,故乡坐落于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保安乡。他与蒋介石的缘分,始于1915年,当时戴笠还名为戴春风,正值他与毛秀丛喜结连理之际。直至他踏入黄埔军校,戴春风才更名为戴笠。他以晋代周处《风土记》中“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的诗句为志,立志奋发。

实际上,戴笠选用“笠”字作为自己的字号,其寓意可谓是精妙至极。若不能亲自执掌领袖之位,便如同领袖头顶的斗笠,为其遮挡风霜雨雪。

1921年,戴笠踏足上海,邂逅了青帮的重量级人物杜月笙,并与其结为金兰兄弟。彼时,戴笠的名声早已在乡里传扬,他以勇猛善斗而著称,成为当地的一流拳师。杜月笙对此类人物情有独钟,他深信戴笠未来必将成就非凡。

图示 | 戴笠(右侧)与杜月笙(中央)并肩而立

这条纽带让戴笠意识到,国民党内元老级人物戴季陶对他产生了兴趣,得益于戴笠非凡的办事能力,他迅速吸引了戴季陶的注意,进而成功进入了蒋介石的视线。那时,蒋介石正处于风头无两的黄埔军校校长职位,尚未晋升为蒋委员长,戴笠便如愿以偿,成为蒋介石身边的一名微不足道的“勤务兵”。这并非戴笠的初衷,他渴望成为蒋介石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随后,戴笠每日都会精心搜集诸多传闻与情报,将其一一陈列于蒋介石的案头。起初,蒋介石对此并未予以重视,往往随手将之掷入垃圾桶。然而,戴笠并未就此放弃,即便情报被丢弃,他也总会拾起。这一坚持逐渐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并逐步将他从一名“小人物”提升至黄埔军校,赋予他“实习特工”的身份。

即便身为实习生,戴笠却展现出非凡的头脑灵活度,他组建了一支通讯小组,专责为蒋介石搜集情报。当蒋介石目睹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情报时,不禁为之震惊。戴笠无疑是位天才。此后,蒋介石作出决定,在国民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情报收集机构,命名为“中华民族复兴社”,戴笠被任命为社长,这标志着他人生辉煌旅程的开端。

图 | 左一戴笠

此后,戴笠深得蒋介石的青睐,陆续接受了一系列暗杀任务。其中,较为知名的包括北洋军阀中的汉奸张敬尧等人,以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副主席杨杏佛。

杨杏佛个性鲜明,堪称宋庆龄的得力助手。在他不幸捐躯之际,鲁迅先生感怀良多,特地挥毫赋诗一首,以表哀思:“往日豪情不再现,花开花落任自然。江南细雨泪难抑,哀悼英灵痛失斯民。”

事实上,蒋介石并非刻意下令戴笠暗杀杨杏佛,此前,他的暗杀目标实则另有其人,那就是宋庆龄。作为宋美龄的胞姐,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姻亲,宋庆龄在那时并未表明明确立场,却公开发表了对蒋介石的反对意见,此行为令蒋介石深感愤慨。

任务既已下达,戴笠实则心存忌惮,毕竟国母的身份非同小可,若是对宋庆龄下手,恐成千古罪人。于是,他将任务转交给了沈醉。沈醉亦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下,他只得日复一日地向宋庆龄寄送子弹头。情急之下,杜月笙伸出援手,协助策划了一场车祸。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意外得知了这一阴谋。鉴于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敬畏,这场暗杀行动只得草草收场。尽管如此,蒋介石仍对戴笠下达了指示,若宋庆龄难以对付,便设法削弱她的势力。戴笠闻言,会心一笑。

图 | 戴笠心腹,毛人凤、沈醉

戴笠的主要职责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为委员长提供关键情报与审问间谍,另一方面则是执行暗杀任务。

1936年10月,刺客在广西梧州对王亚樵实施了暗杀行动。

1937年,对西安事变的主谋张学良与杨虎城实施软禁措施。

1939年二月,对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外交部长陈箓进行了刺杀行动。

1939年3月,我方派遣陈恭澍等人员秘密潜入越南河内,旨在执行对汪精卫的刺杀行动。

1940年8月,一场针对青帮首领张啸林的刺杀行动,由派林怀部亲自执行。

戴笠之所以声名鹊起,首要归功于珍珠港事件。在那次事件中,戴笠领导的军统成功解码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谋,并向美国提前预警,尽管这一信息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方深感震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遂向蒋介石提出,希望亲自会见戴笠。这一举动充分证明了戴笠的能力不容忽视。

图 | 戴笠与梅乐斯合影

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那起戴笠审问女间谍的事件。在戴笠长期为蒋介石效力期间,他捕获了众多日本间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间谍往往以女性为主,因此戴笠深入研究并发展出一套针对女间谍的审问技巧和残酷刑罚,其行径堪称丧尽天良。

既然戴笠如此厉害,那么他的对手是谁呢?不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工之王”李克农。

探讨戴笠与李克农谁更卓越,客观而言,二人各有所长。然而,李克农独自深入险境,且是以“卧底”的身份从事情报工作,多年来始终未被戴笠察觉。相较之下,戴笠未曾亲自担任卧底,从这个角度看,李克农的心理承受力显然更为强大。

图 | 李克农

实际上,在历经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李克农在“国统区”的情报斗争中,令戴笠疲于应对,屡遭重创。戴笠虽多次悬赏十万元以图捕捉李克农,却始终未能如愿,连其踪迹都难以寻觅。若对戴笠的性格进行概括,不过是手段狠辣,资源丰富而已。然而,须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戴笠逝,蒋挽联。

戴笠被誉为亚洲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而他离奇的死亡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1946年3月17日,戴笠所乘坐的飞机在南京不幸坠毁。当时,南京正值大雨倾盆,飞机在南京西郊岱山山腰处撞击地面,机毁人亡。由于事故地点偏僻,军统人员直至三天后才寻找到戴笠的遗体,而此时的戴笠已被烧得如同“一团黑炭”。

雄才卓绝,英杰翘楚,澄清山河赖汝足迹;奇祸忽降,风云突变,痛彻心扉伤我情怀。

图 | 戴笠逝世

沈醉和毛人凤都曾是戴笠的手下,当年也曾亲手送戴笠下葬。毛人凤曾告诉沈醉,戴笠的棺材一定要结实点,万一被解放军挖出来就不好了。其实毛人凤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戴笠罪孽深重,在为蒋介石卖命的时间内,残害了多少共产党人,如果被人们发现,必然会掘开其坟。

最终,沈醉将水泥彻底灌满戴笠的墓穴,使得棺木与水泥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确保了墓穴的“坚不可摧”。

1949年4月,随着解放军全面渡过长江,南京城宣告陷落。毛主席发表豪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军趁胜追击,直指溪口。溪口,蒋介石的故里,他在离乡之际,曾于墓前泪如泉涌:“母亲啊,儿不孝,儿将远行,再无力保护您,我的母亲啊。”

解放军攻占南京

蒋介石败走台湾之际,对南京数处墓地尤为忧虑,其中戴笠之墓与自家祖茔尤其令他挂念。直至1964年,即新中国成立十五载之后,沈醉方揭露了这些墓地的真实情形。

沈醉在戴笠墓前,泪水不禁涌上眼眶:即便您已沉眠于黄泉之下,亦当铭记,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沈醉,一度是戴笠麾下的得力干将,曾担任国民党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以其年轻且资历深厚在军统局内声名显赫。1949年12月9日,他在云南省主席卢汉的起义中被捕,随后被转送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与宋希濂同处一地。1960年,他获特赦,与溥仪一同被任命为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文史专员。1964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他得以重返江南,重温旧地。

若将溥仪重返故宫视为归途,那么沈醉重返南京亦同感归家。经改造洗礼,沈醉亦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过错。实际上,沈醉与溥仪无异,未曾抱有被特赦的奢望。然而,当特赦通知书交至其手,他宛如获得新生。

图 | 1964年,沈醉与郑庭笈伉俪二人在南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他感谢周总理,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到南京后,沈醉马上就想到了当年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场景,作为戴笠手下的一把手,没有被枪毙想想也是幸运。

抵达灵谷寺时,沈醉心头忽然浮现出上司戴笠安葬之地就近于此处。他径直朝志公殿前行。在沈醉的内心深处,戴笠一生劣迹斑斑,所害生灵难以计数,料想他的墓穴定然在解放军的炮火下变得残破不堪。

不曾想,到了戴笠的坟前,大吃一惊。沈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曾经杀害过无数生命的特务头子的坟墓,居然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打破了沈醉对共产党的认知。站在戴笠的墓前,沈醉感慨万千。

他和戴笠曾在一起共事的一幕幕都尽现脑海,尽管他对戴笠的作恶多端也有怀恨之心,但这种上下级的私情还难以忘怀。看到这一幕,沈醉竟有点感动,他心想:戴笠,你泉下有知,也应该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你应该也悔恨自己生前的罪恶了吧。

图 | 戴笠墓

实际上,当年解放军打到南京,打到溪口的时候,就“要不要挖蒋介石的祖坟”一事请示过毛主席。战士们义愤填膺,都已经亟不可待了。但毛主席表示:我们是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动不动就挖祖坟,我们不信这个,再说,挖祖坟不得人心,蒋介石做了,我们不能做。这些坟墓,我们不仅不动,还要作为文物保护好。

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白,挖坟墓是不得人心的。这就恰恰说明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正如毛主席所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挖了他的坟墓又如何?1953年,毛主席曾来过中山陵,专门询问戴笠墓的事情,听说要被拆掉,毛主席说:“不要把他搞掉,留作当反面教员嘛!”

图 | 毛泽东南京

如今,蒋介石墓与戴笠墓均已转变为开放性的旅游景区,2014年,戴笠墓更是荣登玄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尽管他们昔日犯下过弥天大罪,但终究得以毛主席的赦免。这些墓地见证了一段战争岁月中的珍贵历史记忆。

毛主席曾言,无论何人,均有过失与贡献,此乃后世评价之准则。谈及戴笠,章士钊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一生致力于国家事业,即便逝去亦为国家奉献,平生彰显侠义之风,功过是非,待到盖棺方可知;他声名远扬,流言蜚语亦随之,身处乱世,行事春秋,其是非曲直,尚需后人评说。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