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到底还要持续多久?泽连斯基最近又爆出重磅消息,说只要战争结束就主动卸任总统,这不是给自己设了个大坑吗?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突然被推到聚光灯下,泽连斯基公开喊话让中国“必须迫使俄罗斯停火”。究竟是谁能左右这场冲突的走向?又是谁在背后真正影响乌克兰的命运?
说到俄乌战争,很多人会想到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和武器援助,但很少有人关注到特朗普的态度。特朗普最近又大大咧咧地说,如果他重新当选美国总统,他会用跟拜登完全不一样的方法来推动俄乌和平,还扬言能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这话在美国国内外炸开了锅,有人信,有人嘲笑他“嘴炮”,但不得不说,特朗普的影响力还是在那摆着。美国如果真的政策大变,对乌克兰肯定是天翻地覆。毕竟,拜登政府持续给乌克兰输送武器和资金,乌克兰才勉强撑住了现在的局面,而特朗普更倾向于坐下来谈,甚至不排除减少援助。这对泽连斯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实,乌克兰现在的处境,非常依赖外部的帮助。别看泽连斯基高调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中国喊话,日常更多的还是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奔走。他一次次呼吁美国和欧盟加大对乌军援——防空系统、远程打击武器、财政援助,每一样都像救命稻草。可以说,乌克兰的战场胜负跟外部支持息息相关。最近一份欧洲智库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初,美国对乌克兰的直接军事援助超过600亿美元,欧盟也紧随其后,德国、法国、英国都在不断加码。可是,这些援助始终没能让乌克兰彻底扭转战局,东部战线依然拉锯,前线士兵压力山大。
而泽连斯基几乎是把全部赌注押在了外部力量上。特朗普一变脸,援助一缩水,不只是战争打不下去,连他自己的政治地位都悬了。现在他又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我们都知道,中国在国际上坚持中立、不选边站队,一直强调“劝和促谈”。前不久,中国还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对话和谈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公开肯定了中国的立场,表示中国的调解思路很有参考价值。但说句实话,乌克兰想让中国“迫使”俄罗斯停火,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中国可以发挥影响力,但绝不会像西方那样硬压,也不会代替北约去出头,最多是通过和平倡议推动双方坐下来谈。
其实这里有个微妙的心理。泽连斯基让中国插手,既是对俄乌停火的焦虑,也是对西方可能“松手”的担心。中国每次开口都是“和平”、“安全”、“谈判”,这听着让人安心,但对乌克兰来说,如果没有武器和现金,全靠谈判真的能撑到最后吗?这就像是打牌时,别人手里有大牌,你只能靠说服对方“大家和平分奖品”,你会不会觉得有点没底?连很多西方专家都承认,中国劝和促谈很有道理,但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利益面前,短期内难以改变俄罗斯的实际行动。
说到底,俄乌冲突陷入了胶着状态。俄罗斯没有大举进攻基辅,但东部战线推进缓慢,乌克兰死守家园,双方都消耗巨大。今年春季,联合国数据显示,乌克兰已有近千万民众流离失所,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战场上没有决定性的胜负,外部援助也无法让乌克兰一举翻盘,所有人都在等一个转折点。美国、欧盟、中国三方的插手,实际上都受到自身利益和地缘战略的约束,没有谁能一锤定音。
我们再回头看泽连斯基的“下台承诺”,就更让人玩味。他说只要能和俄罗斯达成停火协议,就主动辞职,要求议会重新选举。这一说法表面上是高风亮节,为国家和平愿意退位,但细品下来,其实给自己套了不少枷锁。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是不是意味着他就永远不下台?而且,战争结束后的乌克兰,政治环境会极度复杂。无论结果如何,泽连斯基的卸任方案都像一把双刃剑——他如果能带来和平,或许会被赞为民族英雄;但如果战争结束得不理想,他的下台可能会成为“甩锅”的对象。乌克兰政坛早有不少政客虎视眈眈,民众对战后重建的期待也很高。英国《经济学人》今年的一份民调显示,大约有48%的乌克兰民众认为泽连斯基应该在战争结束后离开总统职位,但也有39%的人支持他继续领导国家。这种分裂的民意,无疑让局势更扑朔迷离。
专家们对中国的调解能力和泽连斯基的政治前途也有很多看法。比如哈佛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米尔斯海默指出,中国可以提供外交平台,但俄乌的核心利益冲突短期内难以调和,只能靠双方都有妥协意愿时才可能进展。而乌克兰政治学家马卡连科则认为,泽连斯基的“战时总统”身份让他必须在停火前保持强硬,否则国内反对派和军方都会抓住机会发难。
到底谁能左右乌克兰的未来?现在看,战争、谈判、外部力量,每一样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泽连斯基的大胆承诺既是压力也是赌博;中国的中立调解让世界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但现实中谁都不敢保证“马上见效”;而特朗普的出现,则给整个局势加上了更多不确定的变量。俄乌战争还没到终局,所有人都在等世界格局变动的一刻。
风暴还在酝酿,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和平何时降临,没有人能拍胸脯保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冲突背后的迷雾,还会困扰很多人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