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印度高调宣称终于干翻了日本,不仅GDP突破41900亿美元,还顺势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紧接着印度放话,3年内会再把德国拉下马,三哥的名号终于快要实至名归了。
可国际社会却一片沉默。
十五年前,中国超越日本的新闻当时都是轰动级别的。
现在为什么反差这么大?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41900亿美元里水分实在太多了。
2700家企业撤离、2.1万亿美元的外债、靠电信诈骗来续命、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这些现实情况都太残酷。
所以印度的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而解决这些问题,远比追求GDP排名更加关键和艰难。
面对印度已经是第四大经济体的言论,来印度投资的外资企业是一肚子的苦水,因为印度简直是外资企业的“噩梦”。
当初,这些企业去投资建厂就是瞄准了印度的14亿人口,如果它们可以成功地在印度打开销路,就可凭借销量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高的利润。
同时,印度劳动力低廉,这使企业无形中又提升了利润,再加上“印度制造”的战略,税收减免、补贴等措施,使全世界的外资企业都心动不已。
然而,随着诸多的企业来印度投资办厂,却不同程度地遭遇到了监管随意、政策反复、对外资企业不公平对待等情况。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市场几进几出,期间被索要60%股份、环境污染罚款、配料不清晰罚款等不公平对待,还付出了40亿美元的公关费,最夸张的是要求向印度公开配方。
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给三星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最终三星只能从越南进口整机。
基本上从小米、谷歌、亚马逊到诺基亚,几乎所有进军印度的外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被割过韭菜。
而且印度还对海外企业突击查税,不仅中国等外资企业遭遇麻烦,连印度本土投资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于是2025年外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暴跌到了3500万美元,同比萎缩了99%,而外资撤资与利润汇出规模却高达490亿美元。
不是没有资金进入,而是资金撤离的规模远远高于进入的规模。
而且不仅外资在跑,印度本土的企业也不想在国内待了。
其中本土企业对外投资猛增至二百九十亿美元,这种双重的流出导致“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完成率仅为37%,这是远低于预期的。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深层的问题。
截至2023年,7年间已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印度业务,包括福特、富士康等企业,占在印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
印度吸引中企投资230亿美元的计划也已基本落空。
然而,外资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却一直持续不断。
例如2024年,外商对越南在制造业上的资金投入约382.3亿美元。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越南的经商环境更公平、更稳定,相比之下,印度在合同执行、企业注册、审批等制度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其实,面对外资大面积撤离的状况,印度需要关注的不在于有多少企业来,而在于最终有多少企业愿意留下来。
外资的撤离已经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经济,而让人更担忧的则是债务危机。
截至去年年底,印度的外债数额达到了2.1万亿美元,债务与GDP的比率高达84%,远超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而造成债务飙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军事方面疯狂投资。
印度在基建上加大投资,是为了解决就业岗位稀缺和经济增长缓慢的问题,从而能在地区事务中拥有更强的影响力。
然而这一行为虽然短期能拉动 GDP,但长期可能引发偿债危机。
再加上印度为了应对周边复杂的安全局势,所以不得不在军事方面不断大量投入,但这样一来,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了。
虽然2025年5月,印度有6906.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完全不够。
为了防止卢比大幅贬值,印度央行必须经常干预市场,这种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储备早晚也将被掏空。
今年5月,印度一天内就抛售了12亿美元的国债,卢比汇率跌到1:86的历史新低,市场信心又一次崩塌。
然而,面对债台高筑的局面,印度的电信诈骗却撑起了一片天。
相比于缅北,印度面向的是英语人口和印地语人口,它的诈骗规模更大。
2022年,美国公民因遭遇网络电信诈骗,损失的金额超过了一百亿美元,而这些诈骗经过追查,却发现主要来自于印度。
因为印度几乎承接了所有主要英语国家的电话呼叫中心,所以凭借着这一特殊的优势,印度才滋生出了超越缅甸的电诈王国。
而电诈产业能在印度如此猖獗地发展壮大,与当地的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由于很多印度底层年轻人无法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而电诈工资高出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的四到五倍,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加入。
如今,印度电诈集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他们首先在英文网站植入病毒,当美国用户点击后弹出“报修窗口”,立刻有“技术人员”要求付费解毒。
而等到受害者转账后,还没有结束,相反更“高级”的骗局就上场了,操着纯正美音的“官方客服”致电,称电脑已被植入顶级木马,需要进一步“杀毒”。
而印度警方对电诈的打击力度却微乎其微。
在人口超过14亿的印度全国,仅有29225名警察有资格调查网络犯罪案件。
更可笑的是,2022年印度电信诈骗收入将近400亿美元,而印度农产品出口收入是502亿美元,电信诈骗已成为支撑印度GDP的重要产业。
印度经济的发展模式简直太魔幻,如果这样走下去,要想GDP超过日本和德国真的很难。
面对印度在经济上的种种困境,GDP超过4.19亿美元,赶超日本的这个宣告,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很真实,而是一种虚假的经济繁荣。
这次印度能够赶超日本,完全得益于其在统计上的一系列“创新”之举。
印度的财年是从每年4月到次年3月,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用的是自然年。这意味着当日本还在核算2024年全年数据时,印度已将2025年前三个月的成绩归入到统计里了。
而且在国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曾明确提出,得等到明年4月之后,印度才有可能反超日本。
如今印度真实的现状是,人均收入不到3000美元。 但日本人均高达34000美元。
印度的棚户区里,人均占有面积不到三平方米;新德里街头80%的底层劳工日薪不足4元人民币。
印度所谓的GDP超过日本了,普通老百姓依然为喝水、用电、看病等问题发愁。
其实,今年印度已经多次调整GDP核算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将晒干的牛粪定义为“生物质能源”而纳入统计体系,这种操作直接推高了农业GDP占比,却沦为了国际笑柄。
更夸张的是,印度将贫民窟铁皮房、街头奶茶摊等非正规经济体系,都全部按市场价折算计入GDP,甚至连黑市交易都占GDP的29.7%。
面对这些操作,有不少印度国内的专家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例如,有印度的经济学家曾指出,自2011年以来印度的 GDP年增速每年都约2.5个百分点被高估。
印度政府只知道宣传超越了日本,农民抗议化肥短缺和公立医院ICU床位不足10%等现实问题。
实际上这只是虚假的繁荣,印度政府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发展制造业、创造有诚信的经商环境、怎样改善民生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改统计方法、高喊政治口号上,最终就是在自嗨,想赶超任何国家也不过是在做白日梦。
-END-
参考资料:
1.南亚研究通讯《说好的繁荣呢?海外投资者正在大批逃离印度……》
2.志象网《三星血战印度,遇到在中国没想过的坑》
3.《环球时报》《印度官员爆料:搞了4年、规模达230亿美元,振兴“印度制造”计划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