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几年光景,怎么海参崴到乌拉尔山脉,就悄悄住进了200万中国人?这片快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还没一个大城市多,现在却越来越有“外人”的味道了。
这事儿要不是乌克兰情报局捅出来,估计很多人还蒙在鼓里。2024年10月16号,基辅那边直接甩出一份报告,标题取得相当直接:“克里姆林宫正在失去对远东的控制”。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莫斯科在西边打得热火朝天,东边的大后院已经快守不住了。
后院可不是小打小闹。这片广袤的土地,石油和木材储量占了俄罗斯全国的三成。丢了这里,经济上等于被人釜底抽薪。俄罗斯自己也急,本来有个“远东开发计划”,承诺要砸5000亿卢布,听着挺唬人。结果呢?钱花出去了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全填了前线的无底洞。斯贝尔银行那位叫赫尔曼·格雷夫的CEO,在9月的东方经济论坛上说话就没那么客气了,直言经济基本上进入了“技术停滞”。
这种停滞的感觉,远东的普通人最清楚。基础设施没人管,路烂了,电网也老化,2024年冬天停电的次数比往年多了15%。当地企业开工率连七成都不到,劳动力缺口巨大,本地人留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外面的人进来。
中国资本和劳动力就这样进来了。俄罗斯为了吸引投资,搞了个“先进发展领土”的特区,给中国企业各种优惠,连签证都省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参议员维克多·卡拉什尼科夫透露,2024年俄中贸易量涨了550万吨,光是2025年上半年,又多了36%。到2025年,中国在远东的投资额预计能摸到1万亿卢布。
钱进来了,人也跟着进来了。乌克兰的报告用了一个词,叫“爬行式人口扩张”。说是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飞地,俄罗斯人反倒成了少数,地里的活,厂里的工,几乎都是中国人在干。俄罗斯公司当然乐意,中国工人成本低,效率还高。可这就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间,经济的控制权就慢慢转移了。
隔壁的朝鲜也没闲着。莫斯科主动邀请朝鲜工人参与远东开发,官方数据说过去一年来了一万五,非官方的说法是五万都不止。俄罗斯企业手头攥着的,是另外十五万多朝鲜劳工的合同。这些工人拿着最低的工资,一年能为平壤带回去5亿美元的外汇。这笔买卖,对双方来说都挺划算,只是俄罗斯对外部劳动力的依赖,又加深了一层。
乌克兰情报局这份报告的时机选得很刁钻,正好卡在俄罗斯高层开会之前,摆明了是想给普京添堵。莫斯科外交部第二天就出来反驳,说是“挑拨离间”,但回避了具体的数据。美国国务院那边20号表了个态,说会关注地区动态,欧洲议会18号甚至为此开了个会,讨论要不要给乌克兰加码援助。
其实,这种局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战争只是个催化剂,把原本就存在的问题给放大了。当一个国家把四成的国防预算,超过五十万的青壮年都投到几千公里外的一个战场上时,它辽阔的边疆会发生什么,似乎是注定的。边境巡逻人员少了五分之一,这空子不就留出来了吗?
报告预测,要是这个趋势不变,到2027年,远东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自治社区。到那时候,莫斯科的政令还能不能出乌拉尔山,都得打个问号。克里姆林宫的眼睛都盯着西边的战线,可也许真正决定国运的棋局,早就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摆开了,而他们甚至还没意识到自己快要被将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