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遵义会议上,他投出救命一票,毛主席晚年都对他念念不忘

遵义会议上,他投出救命一票,毛主席晚年都对他念念不忘

要说起咱们党史上那些力挽狂澜的人物,很多人脑子里头一个蹦出来的,恐怕就是毛主席。可毛主席自个儿晚年聊起天来,却总念叨一个名字,说要是没他,遵义会议那场历史性的转折,就不会那么顺当。

这个人,就是王稼祥。他那“关键一票”,可不是脑袋一热投出来的,背后是一段从“本本主义”到“实事求是”的痛苦蜕变。

说句实在话,早先的王稼祥,那可是个标准的“海归派”,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回来,满脑子都是苏联老大哥的先进经验。

他看毛主席那套在山沟沟里跟敌人捉迷藏的游击战术,打心眼儿里是瞧不上的,觉得太“土”,上不了台面。

可战场是最好的老师,它不跟你讲情面,只跟你讲输赢。

几场反“围剿”打下来,王稼祥亲眼看着,那些照着苏联教科书打的仗,碰得头破血流。反倒是毛主席的“土办法”,什么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总能出奇制胜。

这就让他心里犯嘀咕了,难道真是咱们把经给念歪了?

有一次开会,毛主席铺开地图,拿着战报,把敌我态势、兵力部署掰扯得清清楚楚,王稼祥在旁边听得入了神。他头一次感觉,战争原来还能这么算计,这比死背条文管用多了。

思想的口子一旦撕开,就再也合不上了。

到了宁都会议,风向不对,很多人吵着要把毛主席从军事指挥岗位上换下来,嫌他“右倾保守”。就在这节骨眼上,一直被看作“国际派”圈里人的王稼祥,猛地站了起来,一句话把大伙儿都给说愣了。

他说,红军能打胜仗,靠的就是毛主席那套打法,那是最适合咱们现状的!

这一声,不光是为毛主席说话,更是他跟自己过去的思想,做了一次彻底的切割。

长征开始后,最艰难的那段路,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毛主席因为生病,坐着担架;王稼祥因为负伤,也躺在担架上。

他的伤很重,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敌机炸弹的弹片击穿了腹部,肠子都流出来了。一路上颠簸流离,那份痛苦,咱们今天的人是没法想象的。

就是在这两副担架上,两个身体最虚弱的人,却进行了最深刻的战略思考。他们聊的不是别的,全是红军的活路在哪儿。

“再这么让博古、李德瞎指挥下去,咱们这点家底,非得拼光了不可!”

毛主席的一句话,像锤子一样敲在王稼祥心上:“马列主义是好东西,但不能当圣经念,得种在咱们中国的地里,才能开花结果。”

这话太通透了!王稼祥彻底想明白了,中国革命,不能当苏联模式的复制品,必须得有自己的活法。

湘江之战,红军从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在通道会议上,毛主席力主放弃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王稼祥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紧接着张闻天也表态了。

这一下,红军的命运齿轮,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动。

终于到了遵义。那天的会场,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王稼祥是被人抬着担架送进会场的,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博古的报告,还是老一套,把失败归结于“敌人太强大”,听得人昏昏欲睡。

周恩来主动做了自我批评,把会议的僵局打破了。

接着,毛主席发言,一针见血,把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全给揭了出来,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

会场的气氛开始松动,但真正把天平彻底压向正确一方的,是王稼t祥的发言。

他不仅旗帜鲜明地支持毛主席的主张,还毫不留情地批评博古和李德搞“一言堂”,是军事指挥上的“败家子”。最要命的是,他公开提议,应该撤换领导,请毛泽东同志出来参与军事指挥。

这个提议,像一颗重磅炸弹,把会场里那些还在犹豫、还在观望的人,彻底炸醒了。

最终,会议决定增补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王稼祥用他那关键的一票,或者说,用他那一番振聋发聩的讲话,把中国革命从悬崖边上,硬生生地给拽了回来。

后来,一、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闹分裂,又是王稼祥拖着病体,苦口婆心地去劝说。虽然张国焘当时没听,但王稼祥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为中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说到底,王稼祥这个人,他的了不起,不在于他天生就是个“正确”的英雄。恰恰相反,他的伟大,在于他有承认自己错了的勇气,有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看法的智慧。他是个知识分子,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拿出了一个战士的担当。那一票,是他用战场上的鲜血和担架上的反思,凝聚出来的信念。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比什么都金贵。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