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破手机,居然顶得上十五架F-16。这笔账算下来,谁都得气个半死。”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一个朋友看完新闻后,灌了口啤酒冒出来的。当时是9月10号前后,消息刚传开。
一开始还没人信。毕竟,以色列空军搞长途奔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帮飞行员,技术好,胆子大,机器也都是顶配的。这次行动,准备了得有好几个月,航线规划精确到秒,情报部门把哈马斯在多哈那几个头头的作息时间都快摸成自家人的了。十五架战机,还有空中加油机保驾护航,飞了1700公里,就为了那一下。
特拉维夫的指挥中心里,估计当时所有人都在盯着屏幕上的几个小红点。在他们眼里,那些红点不是人,是数据,是高价值目标,是必须从地球上抹掉的坐标。一切顺利,信号稳定,目标在会议室里,齐齐整整,完美得像个靶子。
可他们就是没算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些事情,是数据模型覆盖不了的。
就在导弹挂上制导,准备离开发射架的当口,会议室里的人动了。他们没察觉到任何危险,只是到点了,要去隔壁的祷告室,做一天里例行的功课。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的习惯,比吃饭喝水还准时。而那几部被摩萨德当成眼睛的手机,就那么被随手留在了会议桌上,继续“敬业”地向一千多公里外的敌人,播报着虚假的位置信息。
有退役的情报官后来在小范围的讨论里提过,现代情报战最大的命门,就是对信号情报的迷信。当你的所有决策都依赖于一个电子信号时,你就把自己的命,交到了这个信号手里。伊朗那边吃过好几次亏了,血淋淋的教训,可总有人觉得,自己会是那个例外。
结果,价值连城的导弹,把一间空无一人的会议室,连同几把椅子一张桌子,炸成了现代艺术。哈利勒·哈亚的儿子和他的办公室主任,连同另外三个人,运气不好,没能躲过去。但真正想钓的大鱼,一条没上钩。这战绩,说出去都丢人。
这下可好。卡塔尔那边脸都绿了,自己好歹是个主权国家,首都说炸就炸,这面子往哪搁?马上就发了声明谴责。连刚跟以色列关系回暖的阿联酋,也觉得这事儿做得太糙,跟着说了几句重话。内塔尼亚胡这一炸,不仅把哈马斯给炸精神了,还顺手把自己的外交环境给炸了个坑。
至于美国,那就更尴尬了。你说你不知道吧,以色列这么大动作,你能一点风声收不到?你说你知道还默许吧,那你跟海湾这帮土豪王爷的关系,还要不要了?特朗普估计也是头大。
说到底,这整件事里,最让人觉得奇妙的,就是那种巨大的反差感。一边是人类工业文明和信息技术的顶峰——隐形战机、卫星定位、精确制导、电子监听。另一边,却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精神活动。一方精心计算,一方按部就班。结果,一台价值几千块的手机,因为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习惯,耍了价值几十亿的军工复合体。
这事儿,你说该找谁说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