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来聊个事儿。
就好像你很多年前开了家店,手续齐全,官方点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结果呢,好几年过去了,官方突然一拍脑袋,说你这店啊,有“安全风险”,要插手你的经营。
你听听,这是什么道理?
这事儿听着魔幻,但就真实地发生在了荷兰,主角是一家叫安世半导体的公司。
这家公司背后,是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
荷兰政府最近突然发难,说这笔多年前的收购,现在看来“可能影响经济安全”。
连法院都不用去,直接一道行政命令下来,就要限制中方股东的权力。
这操作把荷兰自家的媒体都给看傻了,直说这是“极为特殊”的决定,跟“政治没收”差不多了。
你说逗不逗?
最逗的是,时间倒退回2016年,这笔收购案,荷兰政府可是举双手欢迎的。当时审查得清清楚楚,一路绿灯放行,觉得是笔好买卖,能给当地带来好处。
这才几年功夫,当初的“香饽饽”就变成了嘴里的“定时炸弹”。
这脸变得也太快了点。
到底是什么,让荷兰人宁愿自己打自己嘴巴,也要搞这么一出?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
他们为了让这事儿看起来“名正言顺”,还特地搬出来一个2023年才生效的新法律,叫什么《投资、并购和合并安全审查法》。
这法律厉害了,不仅管得宽,还能“穿越”回过去,把你几年前完成的交易都翻出来重新审查。
简直就是个量身定做的“后悔药”。
可问题是,你要说“经济安全”,当年批准的时候干嘛去了?那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有风险?
非要等到现在才想起来?
说白了,“安全”就是块遮羞布。
扯下这块布,背后藏着的,是两个字:焦虑。
是那种深入骨髓的产业焦虑。
荷兰有什么?除了风车和郁金香,他们还有个“镇国之宝”,叫ASML。
这公司是干嘛的?简单说,全世界最高端的芯片,都得靠它家的光刻机才能造出来。它是全球芯片产业链金字塔尖上那颗最亮的明珠,独一份,没对手。
这就是荷兰人最大的底气。
但现在,他们慌了。
因为他们发现,在光刻机这个领域,中国追得太快了。
虽然在最顶尖的技术上还有差距,但追赶的脚步声,已经大到让他们晚上睡不着觉了。
他们害怕,害怕有一天ASML的霸主地位会被动摇,害怕自己手里最大的王牌会失效。
这种恐惧,才是他们对安世半导体痛下杀手的真正原因。
他们不是在审查一笔商业投资,他们是在试图阻挡一个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哪怕用的手段并不光彩。
这事儿吧,还不是荷兰一个人的想法。
放眼整个欧洲大陆,你会发现,一股“寒流”正在形成。
欧盟早就搞了个所谓的“外商直接投资筛选框架”,说白了就是个内部通气的群,鼓励各个成员国都建立起自家的审查机制,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关键技术领域。
荷兰这次的行动,不过是交了一份“作业”而已。
你看他邻居德国,动作更快。
2022年,德国政府就出手,阻止了一家有中资背景的公司收购德国的Elmos芯片工厂。
理由?一模一样,“国家安全”。
德国经济部长话说得很直白:必须避免中国对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产生影响力。
看到了吗?从荷兰到德国,再到整个欧盟,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过去那种“欢迎光临”的笑脸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悄然竖起的高墙。
他们想把中国挡在欧洲的高科技门外,维护自己的技术优势。
想法挺好,但他们好像没想过一个问题:这么做,真的能得偿所愿吗?
这更像一场豪赌,而且很可能会输掉裤子。
首先,荷兰自己就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你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最大的信誉就是稳定、可预测的商业环境。结果你带头撕毁契约,搞“追溯审查”,以后谁还敢放心地去你那儿投资?
今天你能对付安世,明天就能对付别人。
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短期看是保护了自家的企业,长期看,是腐蚀了整个国家的投资根基。
其次,这种外部的极限施压,对中国来说,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压力越大,动力越足。
你越是封锁我,我就越是要把技术攥在自己手里。这几乎成了一种历史规律。
本来中国就在奋力追赶,你这么一搞,只会让这条自主替代的路走得更坚决、更快。
这不等于亲手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吗?
最要命的一点,他们似乎忘了。
ASML最顶尖的光刻机,那些EUV光刻机,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关键材料。
稀土。
这东西,主要产地在哪儿?在中国。
这就好比一场牌局,荷兰觉得自己打出了一张王炸,气势汹汹。
却没注意到,对手手里还捏着一张能决定整场牌局走向的底牌。
你今天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卡我企业的脖子,那明天,我是不是也能出于同样的考虑,调整一下关键资源的出口策略?
真到了那一步,ASML的生产线还能不能转得动,恐怕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到时候,谁反噬谁,还真不好说。
为保住头上的王冠,却可能无意中点燃了对手铸造新剑的熔炉。
在这场全球科技的棋局里,真正的将军,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