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中国篮协一纸罚单砸向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辽宁与山东两队被取消参赛资格,4名球员停赛三年,13名球员及4名教练领队禁赛八场。这张被舆论称为“顶格处罚”的罚单,力度远超近年类似事件,2024年新疆队与外队群殴,最重处罚仅停赛6场;2017年NBL联赛冲突,仅1人被停赛三年。
为何此次如此严厉? 事件导火索看似微小:7月30日比赛第三节,辽宁球员黄秋实背打时遭山东球员袁帅犯规,随后双方言语冲突。 但短短数十秒内,两队替补席全员冲入场内,20余人拳脚相向。 更触目惊心的是,辽宁球员葛洪铭倒地后遭四人围殴踩头,山东球员彭泓森赛后竟称“踩头是聪明”……暴力画面全网疯传,彻底点燃舆论怒火。
篮协此次援引《中国篮球协会纪律准则和处罚规定》第二十七条,将事件定性为“群殴”——即三名以上参与者打架。 该条款明确规定:对挑起事端者最高可停赛三年。黄秋实、袁帅等四人因“首先动手”被重罚,正是基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裁判报告指出关键失职:冲突爆发时,裁判未能及时分隔球员,控场能力薄弱。 这暴露了青年赛事中裁判应对突发经验的缺失。
事件之所以引发公愤,源于突破底线的暴力行为:
葛洪铭倒地后,被四名山东球员持续踢打头部,现场视频显示其抱头蜷缩;
冲突结束后,山东球员彭泓森竟对镜头称“踩头是战术需要,很聪明”,此言遭官媒痛批“践踏体育精神”;
现场观众拍摄的37段冲突视频在抖音、微博播放量超6000万次,话题“山东辽宁群殴”阅读量破亿,评论区充斥“黑社会斗殴”“教坏孩子”等斥责。
罚单罕见覆盖管理层:两队主教练和领队均被禁赛八场。 篮协通报直指“教练席未履行防火墙职责”——冲突中,山东教练组虽有拉架动作,但反应迟缓;辽宁领队甚至被拍到在场边未及时制止。
俱乐部火速认错折射管理漏洞:
山东高速俱乐部声明承认“教育监管缺位”,将对涉事球员追加处罚;
辽宁三生俱乐部痛陈“球员思想教育严重缺失”,承诺开展全队作风整顿。
冲突次日,网络地域攻击愈演愈烈:
山东球迷以“辽宁先动手”为由发起话题护犊子有理,辽宁球迷则回击踩头队滚出篮坛;
深扒球员私生活的帖文涌现,如张峻豪“耍大牌”、袁帅“惯犯”等未经证实的黑料全网扩散;
第三方监测显示,恶意引战账号中异地IP占比超50%,疑有流量团队借机煽动对立。
更严峻的是行业信任危机:杨瀚森登陆NBA带起的青少年篮球热,因此事遭遇家长质疑。 “孩子学球先学打架?”的担忧,让多地暑期篮球班遭遇退费潮。
新任篮协领导班子面临“成绩荒”:
U19男女篮世界杯均未进八强,女篮亚洲杯失利;
男篮亚洲杯开赛在即,此时曝出丑闻,高层震怒。
内部文件显示,此次处罚明确传递信号:青年赛事是人才摇篮,绝非法外之地。 停赛三年的四人中,黄秋实、张峻豪本是国青队储备人才,如今职业生涯可能就此断送——篮协以此昭示“任何明星球员不得特权”。
这场冲突犹如显微镜:球员的戾气、裁判的弱势、管理的松懈、网络的癫狂,共同构成中国篮球青训的暗面。 当19岁的黄秋实们挥出拳头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一拳打碎的不仅是对手的牙齿,更是自己用十年汗水换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