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20年后重逢:上海女商人资助的落难青年成兵团司令

一位上海的女企业家曾经帮助过一个陷入困境的年轻男子,二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兵团的指挥官。

1929年,董竹君向曾是都督的丈夫夏之时提出离婚。

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觉得她带着四个孩子和两位老人在上海生活肯定不行。

他怎么也没想到,离开他的董竹君不仅独自撑起了家庭,还创办了在上海非常有名的大饭店“锦江饭店”。

董竹君年轻时候的照片

年迈的董竹君在她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中写道:

我不因被误解而改变我的想法。

即使被忽视,也不要动摇心中的信念,

也不因年纪大了就放缓了脚步。

董竹君的人生从青楼女子开始,后来成了都督夫人,最后成为知名企业家。她的传奇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逃离“人间地狱”

1915年,上海的情况越来越紧张,袁世凯悬赏三万元要抓爱国将领夏之时。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夏之时和他的朋友们正在商量逃跑的计划,打算去日租界的一个避难所。

门外,一个穿简单衣服的年轻女孩从人力车上下来,赶紧往门口跑过来。

夏天回头一看,惊喜地和那位女子抱在了一起。

“阿媛!你终于来了!”

阿媛姑娘长得既漂亮又文静,看到他们收拾好的行李放在一旁,不由得叫了起来:

“呀,要是我再晚一点到,你们可能就已经走了!”

夏天一边穿衣服一边对她说:

好啦,我们快点走吧,你后面的人马很快就要追上来了!

夏天参军时的老照片

两人乘着黄包车迅速逃往日租界,董竹君回头看见追兵越来越近,心里焦急万分,生怕稍有不慎就被抓回青楼。

就在追兵快要抓住董竹君的时候,车子进入了租借地。

董竹君成功逃脱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那种自由的快乐感觉让她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她站在房子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命运多舛的童年……

1900年农历正月初五,董竹君在上海一个靠近臭河沟的贫困家庭出生,父母给她取了个小名,叫阿媛。

她爸爸开黄包车,妈妈是大户人家的佣人。尽管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还是把她送进了私塾读书。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的弟弟和妹妹相继因饥饿和营养不足而离世。

阿媛十一岁那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上海城彻底变了模样,男人们纷纷排起长队剪掉辫子,女人们也不再缠裹小脚了。

阿媛的妈妈坚持要给她缠足,这让阿媛非常痛苦,她坚决不同意,多次把缠足的布剪断。最终,在爸爸的劝说下,这件事才没有继续下去。

阿媛13岁那年,爸爸因为受凉,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妈妈不得不长期在家照顾他。由于医药费用很高,家里的经济状况变得非常紧张,欠下了不少债。

父母无奈之下让她停学,含着泪把她送到“长三堂子”青楼学唱京戏,成了“清倌人”。

董竹君进入“长三堂子”时的影像记录

董竹君不想离开家,妈妈急切地劝她:

家里给你父亲看病欠了很多钱,把你卖到青楼也是没有办法了。

你还年轻,她们不会怎么为难你的,挺过三年,我们就来带你回家。

阿媛就这样开始了在妓院里唱歌的生活。

她天生美丽,嗓音也非常动听,很快就成了戏院里的大明星,每天都有很多人特意来听她唱戏。

阿媛原先觉得三年后就能回家了。可是照顾她的阿姨私下里跟她透露了青楼里的那些圈套。

那些未成年的小姑娘在妓院里唱歌只是为了提高名气,等她们长大后,鸨母就会把她们高价卖掉。

正是由于阿姨的提醒,董竹君在大家的追捧中始终保持清醒。

美丽的风景和繁华的夜晚并不能掩盖人间的苦难和悲痛。

她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男人结婚。

在那个地方,她遇到了几位有新思想的革命人士,其中就有夏之时。

夏之时是同盟会的成员,同时也是重庆的副都督。他经常利用青楼来掩耳盗铃,与同伴商量大事。

正直的夏之时非常欣赏聪明美丽的阿媛,总是对她格外照顾,还鼓励她努力学习。两人之间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夏天时,夏之时表示想花钱买董竹君的自由并娶她,但向往自由生活的董竹君拒绝了这个提议。

她不希望别人把她当作花钱买来的物品,而是渴望用自己的努力离开那个地方。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董竹君假装生病,躲在房间里一边喝酒一边吃零食,还不时让看守的人帮她买点东西。

当看守离开去买东西的时候,她赶紧脱掉身上的华丽衣服,摘下所有的首饰,把靠唱歌赚来的钱全留在了桌子上。

她穿上简单的衣服,打了一辆黄包车急匆匆地去了夏之时家。

她在路上不停地催促黄包车夫,生怕被后面的追兵追上。

“快点吧,再快点吧!”

总算,她顺利地与夏之时见面了,并安全地躲进了租界区。

在那个时代,男人娶好几个老婆,女人靠男人生活,都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董竹君并不甘心,也不去巴结别人,即使沦落到青楼,她也要用自己的方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离家的“娜拉”

逃出去两个星期后,15岁的阿媛和27岁的夏之时去登记结婚,还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新婚之后,两人一起去了日本深造。

董竹君嫁给了夏之时

在丈夫的支持下,阿媛去了日本东京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学理科,三年多时间里她就完成了所有的课程。

阿媛的历史地理老师为她起名“董篁”,字“竹君”。从那以后,“董竹君”这个名字就一直伴随着她,仿佛是她清高正直品格的象征。

董竹君在日本读书时拍的照片

1916那年,夏之时接到了回国的任务,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战斗。他还特意让人通知在上海上学的四弟,让他去日本盯着董竹君,怕她会做些不妥当的事情。

1917年秋天,董竹君顺利完成了学业。她本来打算去法国进一步学习,但后来收到夏之时从四川发来的电报,要求她马上回国。

董竹君回到了成都,和被任命为四川都督的丈夫重逢了。

夏家大团圆

1918年,四川的局势大变,夏天失去了兵权后在家闲着,整个人都变得无精打采。

他开始沉迷喝酒、打麻将和吸烟,把工作上的不顺心全都撒在了董竹君和女儿身上。

后来,因为局势变化,一家人从成都搬到了上海。

无论是董竹君生病,还是孩子得重病,夏之时几乎从不去看她,还经常因为一些琐事跟她吵架。

夏天不赞成女儿们上学,他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还是要嫁人。而董竹君坚持男女平等,把几个女儿都送进了学校。

董竹君和她的女儿一起拍照

如果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夫妻俩闹了别扭,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更是让他们越走越远。

有一次,夏之时和董竹君因为大女儿的钢琴老师寄来的一封问候信又吵了起来。

董竹君和夏之时一家的合照

夏天时脾气暴躁,先是用力踢了董竹君胸口一脚,接着又把一个衣箱朝她头上砸去。董竹君跑进厨房躲避,夏天时竟然拿起一把菜刀追了过去。

董竹君赶紧跑进小巷求生,夏之时紧追其后。幸好夏之时被侄子拦住,这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董竹君,终于意识到一味忍让并不能带来幸福的婚姻,反而会让母女俩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1929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家,按照约定与夏之时分居五年,而他们的儿子却被夏之时留在了家里。

董竹君成为人妻后

当年报纸上报道说,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走出个女娜拉。董竹君被称作现代版的“娜拉”。

1934年,夏之时认为董竹君在遭遇挫折后会改变主意,没想到董竹君还是坚持要离婚。

董竹君在与丈夫分开生活后

开创事业的旅程

在董竹君早年于日本求学的时候,她常常阅读《东方杂志》《妇女杂志》这类进步的刊物。

她从这些刊物中学到了男女平等的新思想,也开始有了创办实业的念头。

在这样的社会里,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女人都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地位。

没有经济上的自主,就很难谈到“女权”这个问题。

董竹君刚开始创业时的样子

在夏的时候,董竹君没事干,就开了一家“富祥女子织袜厂”和一家“飞鹰黄包车公司”。后来,她把这些公司卖给了别人,过程中也学到了一些经商的技巧。

董竹君与丈夫分居后,在上海闸北台家桥创办了群益纱管厂。厂子最兴盛时有近100名员工,但后来在战争中被炸毁了。

在上海创立的群益纱管厂正在征集投资股份。

没过多久,董竹君因为她的进步观点被关了几个月的监狱,而纱管厂也因资金短缺最终关门大吉。

董竹君山穷水尽的时候,朋友李嵩高主动来找她,提出借给她2000元作为重新创业的启动资金。

董竹君接受了帮助,决定在法租界的华格臬路开设一家川菜馆,取名叫“锦江小餐”。

董竹君开餐馆时的照片

1935年3月15日,一家名叫“锦江小餐”的川菜馆在上海开门迎客。因为它的装修风格独特,服务周到,而且做的菜特别有味道,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上海的餐馆中出了名。

在上海鼎鼎有名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大佬们常常光顾这家餐馆,甚至需要等待排队。有一次,杜月笙因为等得太久,直接向董竹君提出要扩大店面。

有了杜月笙的支持,“锦江小餐”变成了大名鼎鼎的“锦江川菜馆”。扩大规模后,这家餐馆能同时接待将近三百位客人,生意越来越旺。

1935年,董竹君开了上海的一家锦江川菜馆

1936年,董竹君在上海的雁荡路82号新开了一家“锦江茶室”。

为了改变社会风气,她主动在报纸上招聘家境贫寒的女服务员,并且训练她们以健康正派的形象迎接客人。

董竹君和她的茶室

在空闲时间,董竹君常常告诉这些女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活家庭,更重要的是为了争取女性的独立和自主权。

锦江饭店逐渐在上海成为了高档餐厅的代表,许多重要的政界人士常常在这里会面。

锦江饭店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把两家锦江饭店合并成了一家名为“锦江饭店”的大饭店,并把她所有的饭店资产都献给了国家。

周总理在宴会上见到她时,也对她一路走来的艰辛表示赞赏。

1951年,董竹君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待

自那之后,锦江饭店变成了新中国的第一家国宾馆,已经迎接了近400位外国领导人。

情义深重如同天空般广阔

在创业的过程中,董竹君一直全力支持党的事业。

在创业过程中赚到的钱,她用一部分来扩大生意规模,另一部分则用来支持党的工作。

她在“锦江川菜馆”里特意安排了一个安静的房间供党员们讨论事情,后来又开了“锦江茶室”,为党员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又舒适的聊天地方。

董竹君和她的女儿们的合影照片

在她的创业旅程中,董竹君曾给予多位党员援助,其中一人后来成为了兵团司令,名叫宋时轮。

宋时轮获释后,由于手头紧困在上海,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向董竹君求助。

董竹君和这个人之前从不认识,但她还是从办公室拿出了一些钱给了他。

宋时轮接过董竹君给的钱,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

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宋时轮将军

为了确保年轻人的安全,董竹君站在窗前,一直看着他离开,直到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才回屋。

1931年,董竹君与一些戏剧和音乐界的朋友们一起创办了一本名叫《戏剧与音乐》的进步杂志。他们利用这本艺术杂志来传播我们党的进步思想。后来,由于战争的影响,这本杂志不得不停止发行。

大约在1940年,当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董竹君悄悄开设了一个地下印刷厂,为我们的政党印刷《中国妇女》等进步杂志。

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董竹君也非常严格地教育孩子们,从不让他们随意进出锦江川菜馆。

董竹君和她的女儿拍了张照片。

但是有一天,邻居们惊奇地发现,她竟然允许一群年轻人每天在她家里打扑克牌。

原来这些来打牌的人是她特意请来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她家里的秘密会议,里面都是党员。

1945年5月,上海的党组织负责人吴克坚接到任务,要全力保护民主人士张澜和罗隆基的安全。他随后找到了董竹君寻求帮助。

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拜访了董竹君,他对她说:“目前情况变化很多,你需要看清形势,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凭借你的地位、经验和名声,完全可以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杨虎惊讶地望着董竹君,说:“我以为你只专注于做生意,没想到你也关心国家大事。”

董竹君笑着说道:“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爱国。”

董竹君认为杨虎是可以争取的人,所以吴克坚经常在董竹君家与杨虎见面,最终通过杨虎成功营救了张澜和罗隆基。

1950年,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的老板,受邀参加了一场企业家年会,在会上认识了宋时轮。

董竹君到了中年时期

宋时轮一眼认出了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向她讲述了分别20年来的经历。

在董竹君的帮助下,宋时轮从上海去了湖南,在浏阳和江西萍乡一带组织了游击队。他因为英勇作战,一步步升到了兵团司令的位置。

新中国创立时期的高级将领宋时轮

后来,宋时轮特意去了锦江饭店找董竹君,多次邀请她到家里做客,还送给她一把从战场上缴获的日本军刀,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友谊。

写在最后

董竹君虽然是个女孩,心里却有大大的世界。可惜这一生,夏之时终究不是她的知心朋友。

1950年10月,夏之时因为被指控组织策划土匪活动,被判枪决,当时他已经63岁。直到1987年,他才被平反昭雪。

他离开后,夏家慢慢衰落,董竹君多次伸出援手帮助夏家的人。

董竹君和孩子们一起团聚了

60多岁的董竹君因“特务、两面派”等罪名被冤枉入狱,关押了6年。

她在监狱里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要打扫两次马桶。尽管她的住处只有3平方米,她还是坚持每天在里面来回跑步。她还在枕头旁边放了一块香皂,每晚睡觉前都会闻一闻,让香气伴她入眠。

72岁那年,她终于从监狱里出来了,重获自由;直到79岁,她才终于被证明是清白的。

72岁的董竹君刚刚出狱

出狱后,董竹君花了8年时间,倾尽全力写完了她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书稿刚完成没多久,她就离开了人世。

董竹君写的《我的百年人生》自传

董竹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小时候就被送进了妓院,年轻时嫁给了一个不靠谱的人,到了中年却白手起家,到了晚年又把所有的钱都散给了别人。

92岁的董竹君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很多像她这样的女性,要么就像水面上的浮萍,随波逐流,找不到方向;要么就像树上的花瓣,最终凋零落地,化为泥土。

她有着改变命运的勇气,在动荡的年代里紧紧抓住命运的舵,硬是让自己的人生航船转向了新的方向。

她的人生,就像她在70岁生日那天,在监狱里写下的诗句一样:

青松不怕寒冷和霜雪,坚强地站在天地之中。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