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缴社保工资能多点不?”“你想得美,9月1号起说啥都白搭!”一场关于社保的新规风暴,让不少职场人和企业主坐立难安。最高法刚刚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无论你是老板主动避开,还是员工自愿放弃,只要“不缴社保”这四个字出现在合同里,那就是废纸一张!眼下热搜炸锅,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暗自心慌。这回,到底是谁在为谁买单?咱们一起掰扯掰扯。
从今年9月1日起,“不缴社保”的约定正式作废。不少老王、老李这样的打工人私下嘀咕:“我图个眼前钱花得爽,公司也乐得省事,这不是两全其美?”可真有这么简单吗?最高法的态度亮了——只要用工,就必须给员工上齐五险;哪怕劳动者自己签字画押同意不要,也没用。理由很直白:社会保险是每个人的基本保障,用来防病、防失业、防意外,更是养老的重要筹码。
别以为这只是吓唬人的口号。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披露,全国参保人数突破10亿,但仍有超过1.2亿灵活就业人员未能实现全覆盖。缺了这一环,将来生病住院、遭遇工伤或者步入晚年时,没有医保报销、没有养老金接济,到头来只能靠自己硬撑。有句话咋说的——年轻时省下的钱,迟早会在医院门口排队交出去。
现实中,有些企业为了压缩成本,总想着钻空子。“工资高点,你自己去买商业保险吧。”表面看着挺大方,其实把风险全甩给了员工。一旦遇到重大疾病或突发事故,这点补贴根本挡不住风浪。《民政部白皮书》指出,仅2024年因未参保证而陷入医疗困境的人数同比增长7.3%,这些数据摆在那里,不信都难。
再说劳动者,有时候觉得多拿几百块实惠,可换来的却是一份隐形账单。78岁的李伯就是活教材。当初他觉得公司那几百块补助比什么都香,结果退休后发现,一分钱养老金领不到,看病更是东拼西凑。他苦笑着对邻居说:“当初图快活,现在连药费都愁。”
司法解释还特别提到,如果因为单位没交社保导致辞职,用人单位不仅要补齐欠款,还得按工作年限赔偿经济补偿金,每满一年赔一个月工资。不满半年也有半个月兜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这项新规将倒逼更多企业依法合规,为全民养老托底。而且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因违规逃避社会保险被强制征缴及处罚金额累计达240亿元,对中小微企业来说简直如芒在背。
当然,新政策也是双刃剑。有些小微企业压力山大,一边担心经营困难,一边又怕违法受罚。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大家都各扫门前雪,那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就成了一盘散沙。“人人都有份”的安全网才牢靠,否则今天你躲过去了,将来摔跤没人扶,那才是真麻烦!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该养成定期查查自己的“五险”到账情况。如果发现断档或漏交,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权。《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里写得明明白白:维护自身权益,是每个人应尽之责,也是对未来生活负责的一种态度。
最后想问一句:眼前的小利真的比长远的保障重要吗?等到需要用钱救急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为当年的选择后悔莫及?#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