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Wildberries 旺季补贴风暴:本土卖家狂欢下的跨境卖家生存危机

作为俄罗斯电商市场份额超 40% 的头部平台,Wildberries 在 2024 年旺季(黑五、圣诞购物季)前夕推出的 “本土卖家扶持计划”,正以颠覆性的补贴力度重构平台生态。这场覆盖 30%-70% 成本的补贴风暴,不仅让本土卖家实现 “低价高利润” 的双重优势,更导致跨境卖家陷入单量暴跌、流量失守的生存困境,折射出俄罗斯电商市场本土化战略加速下的行业深层变革。

一、补贴风暴:力度、范围与运作逻辑

Wildberries 此次补贴并非普惠性政策,而是精准聚焦本土卖家的 “全链路成本覆盖”。根据平台 9 月发布的《旺季扶持细则》,补贴力度按品类梯度划分:快消品(美妆、个护、食品)补贴率最高,达 50%-70%;家居百货、服饰鞋包次之,为 40%-60%;3C 数码、家电等耐用品补贴率相对较低,但仍维持在 30%-45% 区间。这种差异化补贴设计,直指跨境卖家成本占比最高的品类 —— 快消品跨境物流成本通常占售价的 30%-40%,而本土卖家凭借补贴可直接将这部分成本转化为价格优势。

从运作机制看,补贴并非简单的 “现金返还”,而是通过 “平台代付 + 流量倾斜” 的组合模式落地:一方面,本土卖家的物流费用(仓储、配送)由平台承担 60%-80%,佣金率从常规的 8%-15% 降至 2%-5%;另一方面,享受补贴的商品会被标记 “本土优选” 标签,在搜索排序中获得 3-5 倍的流量权重,且自动进入平台首页 “旺季特惠” 专区。莫斯科本土卖家协会的数据显示,参与补贴计划的本土店,平均获客成本较非补贴时期下降 62%,商品曝光量提升 2.3 倍。

值得注意的是,补贴设置了明确的 “本土化门槛”:仅允许注册地在俄罗斯境内、供应链(货源、仓储)完全本土化的卖家申请,排除了 “海外仓代发”“跨境囤货” 等伪本土模式。这一规则直接切断了部分跨境卖家通过 “挂靠本土公司” 获取补贴的路径,进一步强化了本土卖家的竞争壁垒。

二、跨境卖家的双重困境:单量暴跌与价格失守

补贴政策落地仅 1 个月,跨境卖家的生存状况已出现显著恶化。据俄罗斯跨境电商协会(AKIT)10 月中旬发布的调研数据,平台上 78% 的跨境卖家单量较 9 月下降,其中快消品类跌幅最为惨重,平均单量下滑 55%,3C 品类单量下降 35%,服饰品类下降 42%。部分中小跨境卖家甚至出现 “零单运营”—— 某主营美妆的中国跨境卖家透露,10 月前两周店铺订单量仅为 9 月同期的 18%,“以前每天能出 200-300 单,现在最多 30-40 单,还都是低价引流款”。

单量暴跌的核心原因,是跨境卖家陷入 “价格劣势 - 流量流失” 的恶性循环。以一款主流的俄罗斯本土护手霜为例:本土卖家凭借 70% 补贴,将售价从常规的 450 卢布(约合 36 元人民币)降至 280 卢布(约合 22 元),且仍能保持 25% 的利润率;而中国跨境卖家的进货成本 + 物流成本已达 320 卢布(约合 25.6 元),即便不计算运营成本,售价也需高于 320 卢布才能覆盖成本,与本土卖家形成近 13% 的价格差。在平台 “低价优先” 的搜索算法下,跨境卖家的商品自然排序普遍落到 10 页之后,前五页搜索结果中,本土店占比从补贴前的 45% 飙升至 92%,跨境店仅占 8%,且多为平台强制保留的 “跨境专区” 流量。

更严峻的是,跨境卖家的成本优势正在进一步丧失。受地缘政治影响,中俄跨境物流时效从疫情前的 15-20 天延长至 30-45 天,物流成本上涨 15%-20%;同时,俄罗斯海关对跨境商品的查验率提升至 35%,部分品类(如电子产品)的清关周期延长,导致库存周转效率下降。而本土卖家凭借本地仓储,可实现 “当日下单、次日达”,物流体验与价格优势形成双重挤压,让跨境卖家陷入 “既打不起价格战,又抢不到流量” 的被动局面。

三、本土卖家的狂欢:市场份额与利润双升

与跨境卖家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卖家正借助补贴实现 “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双重扩张”。莫斯科本土卖家 “RusHome” 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营的家居百货品类在补贴后,售价下降 38%,但利润率反而从 18% 提升至 27%,“以前卖 1 件赚 80 卢布,现在卖 2 件赚 140 卢布,销量翻了 3 倍,总利润涨了近 90%”。

这种 “低价高利润” 的模式,正在推动本土卖家加速抢占细分市场。在服饰鞋包品类,本土设计师品牌借助补贴,将定价降至国际快时尚品牌(如 Zara、H&M)的 60%-70%,同时通过 “本土化设计”(如适配俄罗斯冬季的加厚款式)吸引消费者,10 月本土服饰卖家的市场份额较 9 月提升 21 个百分点;在 3C 品类,本土组装的手机配件(如充电器、耳机)凭借补贴,价格较跨境商品低 25%-30%,且提供 “1 年本地保修” 服务,逐步取代中国跨境配件的市场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补贴正在培育 “本土中小卖家群体”。此前,Wildberries 的头部卖家多为大型贸易公司或国际品牌,但此次补贴向中小本土卖家倾斜 —— 员工人数少于 50 人、年销售额低于 1 亿卢布的中小卖家,可额外获得 10% 的补贴加成。数据显示,10 月平台新增本土卖家数量达 1.2 万家,较 9 月增长 45%,其中 80% 为中小微企业,平台卖家结构从 “头部垄断” 向 “中小活跃” 转变。

四、平台战略:本土化背后的深层逻辑

Wildberries 此次激进的补贴政策,并非短期的 “旺季促销手段”,而是贴合俄罗斯国家 “电商本土化” 战略的长期布局。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多次出台政策,要求提升本土商品在电商平台的占比 ——2023 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本土商品在电商平台的交易额占比需达到 60% 以上,而 2023 年底这一比例仅为 38%。Wildberries 作为本土龙头平台,需通过政策响应巩固市场地位,同时规避跨境供应链波动风险(如物流受阻、关税调整)。

从平台自身利益看,本土化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与合规风险。跨境电商的退换货率通常高达 15%-20%,且物流成本由平台与卖家分摊;而本土卖家的退换货率仅为 5%-8%,物流成本通过补贴转移后,平台的整体运营效率反而提升。此外,俄罗斯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日趋严格,2024 年 7 月实施的《跨境电商税收新规》要求跨境卖家按俄罗斯税率缴纳增值税,而本土卖家可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平台扶持本土卖家,本质上是规避跨境合规风险的 “自保之举”。

同时,补贴也是 Wildberries 应对竞争的策略。俄罗斯第二大电商平台 Ozon 在 2024 年 6 月已推出 “本土卖家佣金减免” 政策,本土卖家的市场份额在 Ozon 提升至 52%,对 Wildberries 形成压力。此次 Wildberries 以更高力度的补贴反击,实则是 “以补贴换市场份额”,巩固头部地位。

五、跨境卖家的破局之路:差异化与本土化转型

面对补贴风暴,跨境卖家并非无计可施,部分头部卖家已开始探索 “差异化竞争 + 本土化转型” 的破局路径。

差异化竞争

聚焦 “本土卖家难以覆盖的品类”。一方面,深耕细分品类,如中国特色的小众家居设计品、汉服等,这类商品本土供给少,价格敏感度低,可通过 “文化附加值” 规避价格战;另一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如某中国跨境 3C 卖家推出 “军工级耐用性” 的手机壳,定价较本土商品高 30%,但凭借差异化卖点,单量仅下降 1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土化转型

则是长期趋势。部分实力较强的跨境卖家开始在俄罗斯注册本土公司,建立本地供应链 —— 如深圳某跨境电商企业在圣彼得堡设立仓储中心,与俄罗斯本土工厂合作生产家居用品,既符合补贴申请条件,又将物流时效缩短至 3-5 天。AKIT 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有 15% 的跨境卖家启动 “本土化转型”,较上季度增长 8 个百分点,预计 2025 年这一比例将突破 30%。

此外,“多平台布局” 也成为跨境卖家的避险选择。部分卖家将重心转向对跨境卖家更友好的平台,如 AliExpress 俄罗斯站(保留更多跨境流量配额)、Joom(主打中小批量跨境配送),或通过独立站运营,减少对 Wildberries 的依赖。某主营服饰的跨境卖家透露,其独立站的订单量已占总订单的 40%,“虽然流量成本高,但不受平台补贴政策影响,利润更稳定”。

本土化浪潮下的行业重构

Wildberries 的补贴风暴,本质上是俄罗斯电商市场从 “跨境主导” 向 “本土主导” 转型的缩影。短期内,跨境卖家将面临阵痛,但长期来看,这种变革也将推动行业走向 “更成熟的供应链分工”—— 本土卖家聚焦大众平价品类,跨境卖家聚焦差异化、高品质品类,形成互补格局。

对跨境卖家而言,单纯依赖 “低价 + 流量” 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通过 “本土化运营降本”“差异化产品提质”,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立足。而对 Wildberries 等平台来说,如何在 “扶持本土” 与 “保留跨境多样性” 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市场走向 “过度保护下的创新停滞”,将是未来面临的核心挑战。这场补贴引发的行业变革,最终将重塑俄罗斯电商的生态版图,而变革的阵痛期,正是企业寻找新定位的关键窗口。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