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了!外援:中国太酷了,我住过最棒的国家!愿长期在这里踢球
足球世界里,有人把留洋当跳板,有人却把异乡当归处。维塔尔,这位巴西中场,原本只是中超赛场上的一名外援,却在不知不觉间把上海当成了家。他接受家乡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中国是他住过最棒的国家,甚至打算长期在上海海港队效力。听到这消息,难免让那些还在“中超走一圈、回国养老”剧本里的巴西同胞们心头一紧:莫非这哥们被什么洗脑了?仔细一听,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维塔尔刚来时,本以为要和黄浦江一南一北地“水土不服”几回合。谁料到,文化差异成了浮云,家人和女儿都适应得飞快。妻子没被“魔都”节奏吓退,女儿在学校甚至学得比他快。他承认与巴西老家总有时差,但对现代人来说,打个视频电话不过动动手指。相比起巴西,那些排山倒海的“抱怨合影”朋友圈,他更喜欢现在朋友圈里随手一拍的公园风景和女儿笑脸。
但让他决定留下的,从来不是简单的“高薪诱惑”。维塔尔在巴西打拼多年,奖杯拿了一堆。同胞们私下揶揄:“跑中超就是出来捞金的。”可他偏偏剑走偏锋,说选这里根本是看中职业环境和俱乐部态度。管理规范,训练系统化,一分钱一分货。教练组信任他,队友茹萨处处帮忙,俱乐部连队员家属都照顾得周到。巴西娘家亲友本想念叨几句,但看到如今的安稳日子后,笑话都收回去了。
上海生活也没让他失望。魔都市民节奏感人,却不乏温情。球迷认得他,街坊会热情打招呼。作为外援,他有空调房,不用自己研究高架怎么绕,连地铁拥挤也成了日常调味。饮食方面,最初也许抱过对巴西辣味零食的乡愁,但外卖半夜送到门口,这速度连故乡也望尘莫及。上海的医院服务高效,比起巴西排队几小时简直天壤之别。这些点滴,足以让异国他乡变得宜居。
作为外援,外界最关心的却往往不是你是否舒心,而是你能否“物有所值”。有人问他成绩如何,答案是常规操作:出场十八场,2球5助攻,且表现稳定,关键时刻能顶得上。中超节奏快,压力大,助攻数量有时下滑,但只要拼尽全力,不愧职业。球迷画像,媒体采访,俱乐部续约意向都有,倒成了职业生涯里的“加分项”,而非负担。
再谈待遇,维塔尔也坦白:中国税后收入和巴西持平,生活成本略高,但教育、医疗和安全,值得这点额外支出。他有闲就陪女儿公园散步,妻子在附近找了份翻译工作,补贴家用,这点“小幸福”足以抵消巴西同事在租房、养老院排队的琐屑烦恼。
有人质疑是否后悔没去欧洲多闯几年,他的回答锋利又直白: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不一样。中国未必是金光大道,却可以是守业之地。与其在他国联赛里坐冷板凳,不如在上海做实事、熬时间。“定居东方”这名字也有人取笑他,他淡然一笑,说不过是职业选择,有何好羞耻?
说白了,维塔尔选择的从不是最舒适的避风港,也不是豪掷千金的聚宝盆。他重视的是价值感和融入生活的尊严。何况,孩子在这儿长大,通讯里母亲隔空喊加油,再多乡愁也能消半。即便老家变了模样,外滩夜景也慢慢成了新记忆的一部分。
有人问未来何去何从,他最喜欢用足球的方式答复:赛季未完,枪未入鞘,先把每一场踢好,其他随缘。至于“留洋计划”、欧洲邀约,他一笑置之:“合约没到期,何必操心未来。”
在中国“踢出稳定”,也许才是当代外援更稀罕的“成功范本”。如果有人还固执地问:“你真的喜欢这里?”维塔尔或许会用他一贯的幽默反讽作答——“我只是普通人,想认真把这杯中国的热茶喝完,并不想朝三暮四去攀快餐。”
毕竟,上海变成了家。未来的球,有的是机会。家人的安稳、职业的成长、生活的愉快,这些难道不是归属感的全部注脚?下一场比赛他还会拼尽全力,至于以后,先好好踢今天的球再说。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